《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25 20:39: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renhere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30字。

  第一章  证明(二)
  2.直角三角形(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前面已由学生通过一些直观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所以学生对这些结论已经有所了解,对于它们,教科书努力将证明的思路展现出来.例如以前我们曾用割补法验证过勾股定理,而此处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应以我们认定的几条公理和由此推出的定理为依据进行,虽然证明的方法有多种,但对学生来说,这些都有难度,因此教科书将其两种证明方法放在“读一读’’中,供有兴趣的学生阅读,不要求所有学生掌握,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经历和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经历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②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命题的获得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②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难点
  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②对不是“如果……那么……”形式的逆命题的叙述.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讲述新课;第三环节:议一议;第四环节:想一想;第五环节:.随堂练习;第六环节:课时小结;第七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问题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回顾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性质。
  [问题1]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AC, ∠BAC=30°,AB=10 cm,CB1⊥AB,B1C⊥AC1,垂足分别是B1、C1,那么BC的长是多少? B1C1呢?
  解:在Rt△ABC中,∠CAB=30°,AB=10 cm,
  ∴BC=12 AB=12 ×10=5 cm.
  ∵CB1⊥AB,∴∠B+∠BCB1=90°
  又∵∠A+∠B=90°
  ∴∠BCB1 =∠A=30°
  在Rt△ACB1中,BB1=12 BC=12 ×5= 52 cm=2.5 cm.
  ∴AB1=AB=BB1=10—2.5=7.5(cm).
  ∴在Rt△C1AB1中,∠A=30°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