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与投影》全章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3970字。
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
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与投影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者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4、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
5、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具准备
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直三棱柱、直四棱柱、正六棱柱、光源等
三、教材分析
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本套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反映空间观念的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的《丰富的图形世界》、八年级上册的《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位置的确定》等。在此基础上,本章研究“视图与投影”,这也是反映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的有关经验,本章进一步研究另外几种特殊的几何体——圆柱、圆锥、球、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除此之外,本章还将对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视点、视线和盲区进行初步的探讨。这些内容看似相互独立,但是本质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在特殊位置下物体的平行投影便是物体的三种视图;人看物体时的情形与中心投影本质上是一致的;影子和盲区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视图部分,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先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圆柱、圆锥、球、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等几何体,然后引入这些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进而实现这些几何体与其三种视图的相互转化。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由点光源和太阳光源所形成的影子是不同的。为此,教科书提供了与影子有关的一系列生活实例,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影子在生活中的大量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生通过在太阳光下摆弄小棒、纸片,体会影子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一天中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归纳出一些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人的眼睛与点光源类比,视线与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相似,影子则与盲区相似。因此,教科书在中心投影之后安排了视点、视线和盲区等内容。
整个设计的意图,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认识常见几种几何体的视图以及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掌握操作、画图等技能,而且在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开阔视野,为进一步将数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教学设计
1、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教学时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视图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合理抽象,想象物体的形状。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各异,但它们并不都是标准的几何体,因此画实物的视图时,必须首先对实物进行合理的抽象,即把实物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再画其视图。例如,圆柱形、圆锥形和球形实物,与作为几何体的圆柱、圆锥和球是有区别的,但我们可以合理地把它们分别想象成圆柱、圆锥和球,进而画出它们的视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