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1全一册导学案(21份)
- 资源简介:
高中数学全一册导学案(打包21套)苏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41.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98.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2.1函数的概念2.1.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02.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2.1函数的概念2.1.3函数的图象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03.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2.1函数的概念2.1.4函数的表示方法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04.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2函数的奇偶性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08.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3函数的最大小值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10.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4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综合应用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11.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2.3映射的概念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13.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1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22.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2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23.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3.1.2分数指数幂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19.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2对数函数3.2.1对数的概念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27.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2对数函数3.2.2对数的运算性质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29.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2对数函数3.2.3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基本性质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33.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2对数函数3.2.4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34.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3幂函数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38.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1.2集合的表示方法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42.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子集全集补集1.2.1子集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44.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子集全集补集1.2.2全集补集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45.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3交集并集课堂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163148.doc
2.1.1 函数的概念
课堂导学
三点剖析
一、函数的概念及应用
【例1】 下列对应是不是从A到B的函数?
(1)A=R,B={x∈R|x>0},f:x→y=|x|;
(2)A=B=N,f:x→y=|x-3|;
(3)A={x∈R|x>0},B=R,f:x→y=± ;
(4)A={x|0≤x≤6},B={x|0≤x≤3},f:x→y= .
解析:(1)不是.因为A中的元素0在B中无元素与之对应.
(2)是.满足函数定义.
(3)不是.因为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如2)在B中都有两个元素(± 2)和它对应.不满足函数定义.
(4)是.满足函数定义.
温馨提示
一般地,两个非空集合间的对应关系有三种,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由函数的定义可知构成函数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和多对一两种方式,由一对多构成的对应不能构成函数.
二、求函数定义域、函数值和函数解析式
【例2】 已知f(x)=x2+1,求f(-1),f[f(2)] .
解析:∵f(-1)=(-1)2+1=2,
f(2)=22+1=5,
∴f[f(2)]=f(5)=52+1=26.
温馨提示
(1)y=f(x)的意思是y等于x在法则f下的对应值,而f是“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是联系x与y的纽带.给出自变量x,依据对应法则,可直接求得函数值.
(2)在求f[g(x)]类型的值时,应遵循先内后外的原则,即先求出g(x)的值,再把g(x)作为自变量,代入f(x)的解析式.
三、判断两个函数是不是同一函数
【例3】 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1)y= 与y=x+1;
3.1 指数函数
课堂导学
三点剖析
一、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应用
【例1】 解下列不等式.
(1)(0.2)2x-1> ;
(2)9x-4•3x+1+27>0;
(3) <( )1-2x(a>0且a≠1).
解析:(1)原不等式可化为51-2x>5-2,由y=5x为增函数可知1-2x>-2,解得x< .故所求x的范围为x< .
(2)原不等式可化为(3x)2-12•3x+27>0.设3x=t,则t2-12t+27>0,解得t>9或t<3.当t>9时,即3x>9,
∴x>2.当t<3时,3x<3,
∴x<1.
故满足条件的实数x的范围为x>2或x<1.
(3)原不等式可化为a2x-1> .
当a>1时,y=ax在R上为增函数,
∴2x-1> .
解得x> .
当0<a<1时,y=ax在R上为减函数,
∴2x-1< .解得x< .
综上可知,当a>1时,x> ;
当0<a<1时,x< .
温馨提示
指数不等式主要有两种类型:(1)可化为af(x)>ag(x),当a>1时,转化为f(x)>g(x);当0<a<1时,转化为f(x)<g(x).(2)可化为A•a2x+B•ax+C>0(或<0).令t=ax,转化为关于t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t2+Bt+C>0(或<0),先求t的范围,再求x的范围,注意t>0.
二、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应用
【例2】 已知a>0且a≠1,讨论f(x)=a-x2+3x+2的单调性.
解析:设u=-x2+3x+2=-(x- )2+ ,则当x≥ 时,u是减函数,当x≤ 时.u是增函数,又当a>1时,y=au是增函数,当0<a<1时,y=au是减函数,所以当a>1时,原函数f(x)=
1.3 交集、并集
课堂导学
三点剖析
一、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例1】 设A={x|x2+4x=0},B={x|x2+2(a+1)x+a2-1=0}.
(1)若A∩B=B,求a的值;
(2)若A∪B=B,求a的值.
解:首先化简集合A,得A={-4,0},
(1)由于A∩B=B,则B A,可知集合B或为空集 ,或只含有根0或-4.
①若B= ,由Δ=4(a+1)2-4(a2-1)<0,得a<-1.
②若0∈B,代入x2+2(a+1)x+a2-1=0,得a2-1=0,即a=1或a=-1,
当a=1时,B={x|x2+4x=0}={0,-4}=A,合题意;
当a=-1时,B={x|x2=0}={0} A,也合题意.
③若-4∈B,代入x2+2(a+1)x+a2-1=0,得a2-8a+7=0,即a=7或a=1.
当a=1时,②中已讨论,合题意;
当a=7时,B={x|x2+16x+48=0}={-12,-4},不合题意.
由①②③得a=1或a≤-1.
(2)因为A∪B=B,所以A B.
又A={-4,0},而B至多只有两个根,因此应有A=B.
由(1)知,a=1.
二、交集与并集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2】 设集合A={x|x2=8x-15,x∈R},B={x|cos >0,x∈R},则A∩B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__个.
解析:由x2-8x+15=0,
解得x1=3,x2=5,
∴A={3,5},
又由B,得cos >0,
∴2kπ- < <2kπ+ ,k∈Z,
∴4kπ-π<x<4kπ+π,
∴B={x|4kπ-π<x<4kπ+π,k∈Z}.
(1)当k=0时,-π<x<π,
∴A∩B={x|x=3};
(2)当k=1时,3π<x<5π,
∴A∩B= ;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