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3700字。
第三章 证明(三)
1.平行四边形(三)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八年级(上)已经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这些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了大量探索,在探索的同时,也经历了推理过程,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八年级(下)最后一章和九年级(上)第一章,又学习了证明,已经能够对前面探索过的一些图形性质进行严格的证明,具备了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证明(一)、证明(二)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以前没有探索过的命题,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会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中各自发挥的作用,获得了证明一个新命题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梯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积累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
②进一步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③在命题的证明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④在证明过程中体会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提出问题;第三环节:猜想结论;第四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五环节:运用巩固;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提出问题:①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现要测量出AB两地的距离,给你的工具只有皮尺,你能想办法测量出来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