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数学一轮(文科)人教B版配套课时作业+阶段训练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测试题(共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6届 数学一轮(文科) 人教B版 配套课时作业+阶段训练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几何(9份打包)
探究课5.doc
第9章 第1讲.doc
第9章 第2讲.doc
第9章 第3讲.doc
第9章 第4讲.doc
第9章 第5讲.doc
第9章 第6讲.doc
第9章 第7讲.doc
阶段回扣练9.doc
第1讲 直线的方程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如图中的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 )
A.k1<k2<k3
B.k3<k1<k2
C.k3<k2<k1
D.k1<k3<k2
解析 直线l1的倾斜角α1是钝角,故k1<0,直线l2与l3的倾斜角α2与α3均为锐角,且α2>α3,所以0<k3<k2,因此k1<k3<k2,故选D.
答案 D
2.(2015•鞍山模拟)若直线l与直线y=1,x=7分别交于点P,Q,且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1,-1),则直线l的斜率为 ( )
A.13 B.-13
C.-32 D.23
解析 依题意,设点P(a,1),Q(7,b),则有a+7=2,b+1=-2,解得a=-5,b=-3,从而可知直线l的斜率为-3-17+5=-13.
答案 B
3.两条直线l1:xa-yb=1和l2:xb-ya=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以是 ( )
答案 A
4.(2014•郑州模拟)直线l经过点A(1,2),在x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
A.-1,15
B.-∞,12∪1,+∞
C.(-∞,1)∪15,+∞
D.(-∞,-1)∪12,+∞
解析 设直线的斜率为k,如图,过定点A的直线经过点B时,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3,此时k=-1;过定点A的直线经过点C时,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3,此时k=12,满足条件的直线l的斜率范围是(-∞,-1)∪第5讲 椭圆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设F1,F2分别是椭圆x225+y216=1的左、右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M是F1P的中点,|OM|=3,则P点到椭圆左焦点的距离为 ( )
A.4 B.3
C.2 D.5
解析 由题意知,在△PF1F2中,|OM|=12|PF2|=3,
∴|PF2|=6,∴|PF1|=2a-|PF2|=10-6=4.
答案 A
2.已知椭圆x210-m+y2m-2=1的焦距为4,则m等于 ( )
A.4 B.8
C.4或8 D.以上均不对
解析 由10-m>0,m-2>0,得2<m<10,
由题意知(10-m)-(m-2)=4或(m-2)-(10-m)=4,
解得m=4或m=8.
答案 C
3.(2015•青岛质量检测)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的右焦点为F(1,0),离心率等于12,则C的方程是 ( )
A.x23+y24=1 B.x24+y23=1
C.x24+y23=1 D.x24+y2=1
解析 依题意,所求椭圆的焦点位于x轴上,且c=1,e=ca=12⇒a=2,b2=a2-c2=3,因此其方程是x24+y23=1,故选C.
答案 C
4.(2014•汕头一模)已知椭圆x24+y22=1上有一点P,F1,F2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F1PF2为直角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有 ( )
A.3个 B.4个
C.6个 D.8个
解析 当∠PF1F2为直角时,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知,这样的点P有2个;同理当∠PF2F1为直角时,这样的点P有2个;当P点为椭圆的短轴端点时,
∠F1PF2最大,且为直角,此时这样的点P有2个.故符合要求的点P有6个.
答案 C
5.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左焦点为F,C与过原点的直线相交于A,B两点,连接AF,BF.若|AB|=10,|BF|=8,cos∠ABF=45,则C的离心率为(建议用时:75分钟)
1.如图所示,已知AB⊥平面ACD,DE⊥平面ACD,△ACD为等边三角形,AD=DE=2AB,F为CD的中点.
求证:(1)AF∥平面BCE;
(2)平面BCE⊥平面CDE.
证明 (1)如图,取CE的中点G,连接FG,BG.
∵F为CD的中点,
∴GF∥DE且GF=12DE.
∵AB⊥平面ACD,DE⊥平面ACD,
∴AB∥DE,∴GF∥AB.
又AB=12DE,∴GF=AB.
∴四边形GFAB为平行四边形,则AF∥BG.
∵AF⊄平面BCE,BG⊂平面BCE,
∴AF∥平面BCE.
(2)∵△ACD为等边三角形,F为CD的中点,
∴AF⊥CD.
∵DE⊥平面ACD,AF⊂平面ACD,∴DE⊥AF.
又CD∩DE=D,故AF⊥平面CDE.
∵BG∥AF,∴BG⊥平面CDE.
∵BG⊂平面BCE,∴平面BCE⊥平面CDE.
2.(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
(1)证明:PB∥平面AEC;
(2)设AP=1,AD=3,三棱锥P-ABD的体积V=34,求A到平面PBC的距离.
(1)证明 设BD与AC的交点为O,连接EO.
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BD的中点.
又E为PD的中点,所以EO∥PB.
因为EO⊂平面AEC,PB⊄平面AEC,
所以PB∥平面AEC.
(2)解 V=16PA•AB•AD=36AB.
又V=34,可得AB=32.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