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导学案(2份)
- 资源简介:
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余弦定理导学案.doc
人教版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导学案.doc
《1.1.2 余弦定理(一)》 导学案
姓名: 班级: 组名: 设计者: 张喜花 审核人:
学习
年级 高一 学科 数学 课
题 1.1.2 余弦定理(一) 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
习
目
标 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2.会利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3.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4.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
重点
难点 重 点 余弦定理的发 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 1.向量知识在证明余弦定理时的应用,与向量知识的联系过程;
2.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时的应用思路;
3.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
方法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________等于其他两边的________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
______________的余弦的积的________.即a2=__________________,b2=_______,c2=__________________.
2.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 A=________________;cos B=________________;cos C=________________.
3.在△ABC中:
(1)若a2+b2-c2=0,则C=________;
(2)若c2=a2+b2-ab,则C=________;
(3)若c2=a2+b2+2ab,则C=________.
合作探究 (重难点突破)
试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
知识点一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
例1 在△ABC中,已知a=2,b=22,C=15°,求A.
总结 解三角形主要是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本例中的条件是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而不是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所以本例的解法应先从余弦定理入手.
变式训练1 在△ABC中,边a,b的长是方程x2-5x+2=0的两个根,C=60°,求边c.
知识点二 已知三角形三边解三角形
例2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为a=3,b=4,c=37,求△ABC的最大内角.
《1.1.1 正弦定理(一)》 导学案
姓名: 班级: 组名: 设计者: 张喜花 审核人:
学习
年级 高一 学科 数学 课
题 1.1.1 正弦定理(一) 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3.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
5.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1.正弦定理的概念;
2.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1.正弦定理的探索 和证明;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学习
方法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_.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
2.在Rt△ABC中,C=90°,则有:
(1)A+B=________,0°<A<90°,0°<B<90°;
(2)a2+b2=________(勾股定理);
(3)sin A=____________,cos A=____________,tan A=__________,sin B=________,cos B=________,tan B=________;
(4)asin A=________,bsin B=________,csin C=________.
3.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____________,这个比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重难点突破)
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及对应的三边a、b、c,试用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
知识点一 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
例1 在△ABC中,a=5,B=45°,C=105°,解三角形.
总结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三内角这六个量中的三个量,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可以求解其余的三个量.
变式训练1 在△ABC中,已知a=22,A=30°,B=45°,解三角形.
知识点二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例2 在△ABC中,a=23,b=6,A=30°,解三角形.
总结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首先求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根据该正弦值求角时,需对角的情况加以讨论.
变式训练2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60°,a=3,b=1,则c等于( )
A.1 B.2 C.3-1 D.3
知识点三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
例3 不解三角形,判断下列三角形解的个数.
(1)a=5,b=4,A=120°;
(2)a=9,b=10,A=60°;
(3)c=50,b=72,C=135°.
总结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此类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具体判断方法是:可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理,也可作图判断.
变式训练3 不解三角形,判断下列三角形解的个数.
(1)a=7,b=14,A=30°;
(2)a=30,b=25,A=150°;
(3)a=7,b=9,A=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