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案18
- 资源简介:
约5230字。
课题:6.1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
授课教师:盐城市初级中学文峰校区 王 炜
教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情境创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讨论交流→总结归纳”等活动,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加权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加深“生活 数学”关系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并能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权”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整堂课设置问题,层层深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一切的新知识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而没有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是对数学研究活动的一种体验,又是掌握一种终身受用的治学方法。
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觉地进行说理和简单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中关注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及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交流及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从建构理论出发,教师应设法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到活动中去,让他们经历“活动→问题→讨论与交流→总结”的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诱导,使学生的思维集中于问题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加快其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一个漂亮的糖果盒。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教者展示图片)(幻)就像老师刚才展示图片所看到的这么多五彩缤纷的什锦糖果,是不是很想打开盒子?那得先帮老师解决了问题才行!
五彩缤纷的什锦糖果很是吸引消费者,所以某商家准备把甲、乙、丙三种口味不同的糖果混合成什锦糖果。可是甲种糖果的单价为15元/千克,乙种糖果的单价为12元/千克,丙种糖果的单价为10元/千克,经过市场调查,价格在11-12元之间时销量最大,那么如何混合糖果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与平均数有关,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研究平均数。
引出——课题《6.1平均数(2)》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