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必修5全一册学案1(21份)
-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全一册学案(打包21套)新人教B版必修5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1正弦定理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7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1数列名师讲义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1数列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名师讲义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3等比数列名师讲义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1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3等比数列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1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3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1.2不等式的性质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3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名师讲义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3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2均值不等式名师讲义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3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2均值不等式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3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名师讲义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3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3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名师讲义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4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4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5.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4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5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名师讲义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4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名师讲义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7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2应用举例名师讲义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7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2应用举例同步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0171211376.doc
2.1 数 列
2.1.1 数 列
(1)什么是数列?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的项与项数一样吗?
(3)数列与函数有什么关系,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解析式有什么联系?
(4)数列如何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新知初探]
1.数列的概念
(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3)数列的表示: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n…简记为{an}.
[点睛] (1)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顺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例如,数列4,5,6,7,8,9,10与数列10,9,8,7,6,5,4是不同的数列.
(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例如:1,-1,1,-1,1,…;2,2,2,….
2.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函数式an=f(n)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点睛] 同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3.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即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也可以用列表法和图象法表示.
4.数列的分类
3.2 均值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的形式是什么?需具备哪些条件?
(2)在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3)一般按照怎样的思路来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新知初探]
1.均值定理
如果a,b∈R+,那么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以上结论通常称为均值不等式.
对任意两个正实数a,b,数a+b2称为a,b的算术平均值(平均数),数ab称为a,b的几何平均值(平均数).均值定理可叙述为:两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它的几何平均值.
[点睛] (1)“a=b”是a+b2≥ab的等号成立的条件.若a≠b,则a+b2≠ab,即a+b2>ab.
(2)均值不等式a+b2≥ab与a2+b2≥2ab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a>0,b>0,后者a∈R,b∈R.
2.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1)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2)两个正数的和为常数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对任意a,b∈R,a2+b2≥2ab,a+b≥2ab均成立( )
(2)若a≠0,则a+4a≥2a•4a=4( )
(3)若a>0,b>0,则ab≤a+b22( )
解析:(1)错误.任意a,b∈R,有a2+b2≥2ab成立,当a,b都为正数时,不等式a+b≥2ab成立.
(2)错误.只有当a>0时,根据均值不等式,才有不等式a+4a≥2a•4a=4成立.
(3)正确.因为ab≤a+b2,所以ab≤a+b22.
答案:(1)× (2)× (3)√
2.已知f(x)=x+1x-2(x>0),则f(x)有( )
A.最大值为0 B.最小值为0
C.最小值为-2 D.最小值为2
1.2应用举例
【学习目标】
1、 加深对正、余弦定理的理解,提高熟练程度
2、 掌握正、余弦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1)测量高度(2)测量距离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12页到13页,完成下列问题:
1.测量问题 问题一 :如何测量一个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说说你的想法和步骤。
问题二:怎样测量两个不能到达的地方之间的距离?说说你的想法和步骤。
2.航海问题 问题四:如何恰当将实际问题转化到三角形并加以解决?
【典例探究】
例1:如图,某人要测量顶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AB的高度,他在C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
,在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 ,并测得水平面上的角 ,
求电视塔AB的高度。
变式练习
如图,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 ,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
俯角 。已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30m,求出山高CD。
例2、为了测量河对岸两个建筑物C、D之间的距离,在河岸边取点A、B,
千米,A、B、C、D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