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3550字。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13.3.1 等腰三角形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提供者:何雪梅 单位:开远实验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3小节的内容. 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以往的教科书中,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一般安排于介绍三角形的内容之中,利用三角形的全等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而本书中,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安排在轴对称变换之后,在掌握了轴对称的相关性质之后,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再利用三角形的全等的知识给以证明。使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2.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内角以及边的证明和计算问题.
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1.通过问题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2,发展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有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导、性质的应用,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要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