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预习案
- 资源简介:
约15930字。
高中数学必修全册五预习案
《目 录》
§1.1.1 正弦定理(总第1课时) 1
§1.1.2 余弦定理(总第2课时) 2
§1.1.3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总第3课时) 2
§1.1.4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总第4课时) 2
§1.2.1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一)(总第5课时) 2
§1.2.2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二)(总第6课时) 2
§1.2.3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三)(总第7课时) 2
§1.3.1解三角形小结复习(总第8课时) 2
§2.1.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总第9课时) 2
§2.1.2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总第10课时) 2
§2.2.1 等差数列(总第11课时) 2
§2.2.2 等差数列(总第12课时) 2
§2.3.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总第13课时) 2
§2.3.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总第14课时) 2
§2.4.1 等比数列(总第15课时) 2
§2.4.2 等比数列(总第16课时) 2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总第17课时) 2
专题一 数列求和(一)(总第18课时) 2
专题二 数列求和(二)(总第19课时) 2
专题三 数列的通项(总第20课时) 2
数列小结复习(总第21课时) 2
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总第22课时) 2
§3.1.2 不等式的性质(总第23课时) 2
§3.2.1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总第24课时) 2
§3.2.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总第25课时) 2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总第26课时) 2
§3.3.2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总第27课时) 2
§3.3.2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总第28课时) 2
§3.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总第29课时) 2
§3.4.1 基本不等式(一)(总第30课时) 2
§3.4.2 基本不等式(二)(总第31课时) 2
§3.4.3 基本不等式(三)(总第32课时) 2
不等式小结与复习(一)(总第33课时) 2
不等式小结与复习(二)(总第34课时) 2
§1.1.1 正弦定理(总第1课时)
编写人 张天龙 审核人 康德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关于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预习任务】
阅读教材p2,p3“思考”栏目之前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在直角三角形中具体的边、角关系可写为 ;这个关系能推广到任意三角形吗?
2.正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试推导.
3.阅读p3后思考下面问题:
思考1:什么是解三角形?我们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怎样的解三角形问题呢?
思考2: 课本P10B组题1
【自主检测】
课本P4练习
§1.1.2 余弦定理(总第2课时)
编写人 张天龙 审核人 康德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用向量证明余弦定理的方法,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预习任务】
1.①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这个三角形确定吗?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这个三角形确定吗?
2.余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推论是什么?
3.余弦定理指出了三角形的 和 的关系.
4.思考1: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思考2:应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哪几类解三角形的问题?
【自主检测】
1.已知ΔABC中,a=3,b=4,C=60 ,则边c= .
2.在ΔABC中,若(a+b+c)(b+c-a)=3bc,则A=
3.已知ΔABC的三边长的比是3:5:7,则ΔABC的最大角是 .
【问题意见】
§1.1.3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总第3课时)
编写人 张天龙 审核人 康德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三个典型例子,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从而从本质上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预习任务】
1.复习巩固
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及余弦定理的推论各是什么?
②学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后,我们能解决什么条件下的解三角形问题?
2.问题探究
阅读课本P16,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自主检测】
1.在△ABC中,已知a=2,b=2,A=30°,求角C
2.在△ABC中,已知a=43,b=4,A=60°,求边c.
3.在△ABC中,∠B=45°∠C=60°,a=2(3+1),求△ABC的面积S.
【问题意见】
§1.1.4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总第4课时)
编写人 张天龙 审核人 康德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其综合运用。
2.过程与方法
对于边角关系混合在一起的问题,一般可先尝试用正弦定理将它们“统一”为边的关系(或角的关系)再利用相关知识转化、化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从而从本质上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预习任务】
1.复习巩固
(1)在ΔABC中,根据下列条件判断解的情况
①a=8,b=16,A=30o
②a=18,b=20,A=120
③a=23,b=6,A=30o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