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教案6
- 资源简介:
约2510字。
19.3梯形(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背景材料
本节课主要学习梯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应用.(课本P1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梯形的判定条件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严谨的表述能力、几何思维能力,体会逻辑思维应用价值.
重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证明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关键:通过辅助线将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去解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补充本节课练习题,制作成投影片.
学生准备:复习梯形概念、性质,预习本节课内容.
学法解析
1.认知起点:已经积累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和几何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内容.
2.知识线索:回顾→问题思考→等腰梯形判定→应用.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归纳.
1.梯形的分类结构:
性质:(1)是轴对称图形.
(2)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对角线相等.
2.梯形常见的辅助 线画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小测评估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下面的问题.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上一节学习过的梯形的有关性质,常见辅助线作法,明确凡是梯形问题都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来解决.
【设计意图】采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已学知识,提升思维层面,积累经验.
【课堂小测】(投影显示)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AC=BD,AD≠BC.
求证:四边形ABCD是梯形.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证明AD∥BC,证明平行问题可以把问题归结到平行四边形中去解决.因此可以采用梯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过A作AE∥DC交BC于E,证AECD,就可以将问题解决.
学生活动:进行自测.
教师活动:小测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纠正.
证明:过A点作AE∥DC交BC于E.
∴∠DCB=∠AEB
∵AB =DC、AC=DB、BC=CB
∴△ABC≌△DCB
∴∠ABC=∠DCB
∴AE=AB=DC
即 AE DC
∴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又∵AD≠BC
因此,四边形ABCD是梯形.
评析:用梯形定义判断四边形是否是梯形,只判断一组对边平行,不管另一组对边的情况是不行的,因为另一组对边若平行了,这个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应 该判断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满足定义的要求.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