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2660字。
§4.6.2 梯形(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
梯形的判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梯形的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
2.探索并掌握“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判别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索梯形的判别条件,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2.解决梯形问题中,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梯形的判别条件.
教学难点
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五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4.6.2 A);
第二张:判定方法(记作§4.6.2 B);
第三张:P83例2(记作§4.6.2 C);
第四张:议一议(记作§4.6.2 D);
第五张:小结图示(记作§4.6.2 E).
教学过程
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下面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什么样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生]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师]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
[生]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4.6.2 A)
在下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
(1)怎样画才能得到一个梯形?
(2)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呢?
(学生进行画图,讨论、总结)
[生](1)因为梯形是下、下两底平行,所以只要在三角形的两边上各找一点,使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即可得到梯形.
(2)在第(2)个,第(3)个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
[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等腰梯形的判定.
Ⅱ.讲授新课
[师]大家想一想,在刚才三个三角形中为什么只能在第(2)、(3)个三角形中得到一个等腰梯形,而不能在第(1)个三角形中得到呢?
[生甲]因为第(2)、(3)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生乙]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BC,则四边形DBCE是梯形.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