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4120字。
§7.2.1三角形的内角和 (总第20 课时)
教学目标:⒈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初步掌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⒉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我们都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怎么说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小学中我们通过测量的方法进行过验证,但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三角形都进行验证,有没有一种能说明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⒈实验:用折纸的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思路:同学们动手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你有哪些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⒉证明:试以你所发现的方法谈谈是如何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
如图⑴ 已知:△ABC, 求证:∠A+∠B+∠C=180°.
证明:延长BC到D,过点C作CE∥AB .
∵CE∥AB (已知)
∴∠2=∠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3=180° (平角定义)
∴∠A+∠B+∠ACB=180°(等量代换)
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⒋三角形按角分类:
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直接计算角度.
⑴△ABC中,①若∠A=50°,∠B=70°,则∠C=60°;
②若∠A=30°,∠B∶∠C=3∶2,则∠B=90°;
⑵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差为20°,则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55°,35°.
⑶在△ABC中,∠A∶∠B∶∠C=1∶2∶3,则∠A=30°,∠B=60°,∠C=90°.
⑷如图⑵,在△ABC中∠C=90°CD⊥AB,∠B=50°.则∠DCA= 50°.
⑸△ABC中,∠B=40°,∠C=60°,AD平分∠BAC,则∠DAC=40°.
⒉阅读课本P73“例1”,并思考例1的其它解法,完成. P74“练习1”(演板).
⒊利用角的度数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⑴已知,在△ABC中,∠A= ∠B= ∠C,你能判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吗?
解:△ABC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A= ∠B= ∠C,(已知)
∴∠A= ∠C,∠B= ∠C
∵∠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C+ ∠C+∠C=180°(等量代换)
∴∠C=90° 即:△ABC为直角三角形.
⒋讨论与交流:如图⑶,△ABC中,BD、CD平分∠ABC和∠ACB,
试说明∠D =90°+ ∠A.
解:∴∠D=180°-(∠1+∠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180°-(∠ABC+∠ACB)(同上)
又∵BD、CD分别平分∠ABC和∠ACB(已知)
∴∠1= ∠ABC,∠2= ∠ACB(角平分线的定义)
∵∠1+∠2= ∠ABC+ ∠ACB= ﹙∠ABC+∠ACB﹚
∴∠D=180°- ﹙∠ABC+∠ACB﹚=90°+ ∠A.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