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和众数》教案4
- 资源简介:
约1630字。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保亭思源实验学校 黄程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初步学会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掌握其求。。
教学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课件)
员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A 职员C 职员B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杂工
月工资(元) 6000 4000 1700 1300 1200 1100 1100 1100 500
提出问题:
1、观察表中的数据计算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根据计算的结果,你认为老板是否说话不算数?
2、该公司员的的月平均工资是2000元,用这个数据能否合理的表示员工的一般工资水平?为什么?
3、学生讨论与交流
4、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中某情况下,平均数并不能较合理的反映问题的真实一面。)
二、探索新知
(一)中位数
1、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是中等收入。”
2、如何理解“中等收入”?
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讨论,初步感受员工的中等收入实际上就是找中位数的过程。)
3、思考:1200在这组数据中处在什么位置?
4、初步形成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刘星加入公司后的新工资表)
5、思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设计意图: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如何确定中位数。)
6、完整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