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和众数》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4260字。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
2、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能力目标: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
难点: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一个月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17 18 16 13 24 15 28 26 18 19
22 17 16 19 32 30 16 14 15 26
15 32 23 17 15 15 28 28 16 19
(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平均的月销售额是多少?
(2)如果想确定一个比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相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自主探索:
复习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将这三者进行比较,归纳三者的各自特点,
概括总结:
以下是这三个数据代表的异同: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主要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是应用较多的一种量。另外要注意:
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也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应带上单位.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