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教案(23份)
- 资源简介:
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教案(打包23份,全站免费)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1.1.1 正弦定理.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1.1.2 余弦定理.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1.2 应用举例.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1课时).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2课时).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教材分析.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课标分析.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学情分析.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2 等差数列.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4 等比数列1.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4 等比数列2.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2).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1课时).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2课时).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3.3.2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3.4 基本不等式1.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3.4 基本不等式2.doc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3.4 基本不等式3.doc
1.1.1 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1.了解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掌握正弦定及其变形
2.能初步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并能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第一种类型)
【新课导入】
工程师为了测定河岸A点到对岸C点的距离,在岸边 选定100米长的基线AB,并测得∠B=120o,∠A=45o,你可以求出A、C两点的距离吗?
【预习收获】
1.正弦定理
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_____的比相等,即在△ABC中,asinA=bsinB=______.
2.解三角形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们的______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问题解决】
对定理的证明,课本给出了锐角三角形的情况.对于钝角三角形,应如何证明?
(引导学生证明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并总结归纳正弦定理的适应范围)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高中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2.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后面学习“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的基础和前奏。学好了本节课的内容,既能加深对数列有关概念的理解,又能为后面学好等比数列及数列求和提供方法。同时还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法、数形结合、方程思想),因此“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无论是在《数列》这一章中还是在高中数学中都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高二年级学生已学习了数列及等差数列有关基础知识,并且在初中已了解特殊的数列求和及小高斯的故事。
2.认知水平与能力: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
3. 学生特点:
平行班里有不少学生基础不差且思维较活跃,能带动其它学生积极学习,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
2. 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情 感 态 度:
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
3.3.2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从容说课
本节课先由师生共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出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由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表示为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区域引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内,如何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来解决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区域求解问题?再从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入手,来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及确定的方法,作出其平面区域,并通过直线方程的知识得出最值.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和求解,在这些例题中设置思考项,让学生探究,层层铺设,以便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的概念,有利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知识的巩固.
“简单的线性规划”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介绍直线方程的一个简单应用,这是《新大纲》对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视.线性规划是利用数学为工具,来研究一定的人、财、物、时、空等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如何精打细算巧安排,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它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整、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分支,并能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中学所学的线性规划只是规划论中的极小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也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数学建模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按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难以透彻理解,再加上学生对代数问题等价转化为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学习消化的过程,故本节知识内容定为了解层次.
本节内容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是向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作图等能力的好教材.
本节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
教学难点 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为突出重点,本节教学应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代数问题几何化.
课时安排 3课时
《基本不等式》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中3.4节 《基本不等式》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基本不等式的生成和证明过程及其简单的应用.
本节内容具有变通性、应用性的特点,它与线性规划呈并列结构,可用来求某些函数的值域和最值,也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优化配置问题.本节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利用“一正、二定、三相等”的七字条件求函数最值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是对基本(重要)不等式的探究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研究某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作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重点在后者.特别是,本节课内容是体现新课程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良好素材.
本节课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尤其是在两个不等式的发现和对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的学习过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基本不等式与重要不等式的关系及其应用中都突显换元的方法.
在对教材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中含有多个德育教育点.教材引入赵爽的弦图,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机会.在探究不等式的过程中,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体会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较好素材.利用对教材例1的反思,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意识、环保意识.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还可使学生树立现代社会的诚信观.
本节课教学重点:
1.学生在经历基本(重要)不等式的生成及证明过程中初步学会“实验(几何)——猜想(代数)——证明——结论(定理、概念)——应用”的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
2.会运用基本(重要)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比较大小和求某些函数最值的简单问题.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