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教案(14份打包)
- 资源简介:
第三章 不等式 教案 (14份打包)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1不等关系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2一元二次不等式1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2一元二次不等式2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1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2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4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5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6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7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4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 教案.doc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4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 教案.doc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不等关系 课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基本方法
重点 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不等式(组) 难点 建模的过程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一、问题情境
1.情境:比较自己与同桌的身高、体重、年龄、家庭成员.
2.问题:像“身高”、“体重”、“年龄”、“家庭成员”等概念之间反映在数量关系上就是相等与不等两种情况.
二、学生活动
1.仿照所给例子,让学生就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大小、多少、高低、轻重、长短和远近的比较.(初步体会数量关系上的相等与不等的两种情况)
2.分析、概括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处理方法.
三、建构数学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际生活中蕴涵的不等关系或不等式.
2.引导学生对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等关系.
3.用常见数学模型刻画不等关系.
4.引导学生将不等式与等式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1)某博物馆的门票每位10元,20人以上(含20人)的团体票8折优惠,
那么不足20人时,应该选择怎样的购票策略?
……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题 一元二次不等式(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会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简单的含参数的不等式;掌握简单的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2. 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重点 初步掌握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和恒成立问题.
难点 解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题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 表示的平面区域.
2.掌握判断平面区域的方法.
重点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难点 判断平面区域的方法.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复习 表示的平面区域.
例
二、建构数学
判断方法(一)
∴表示直线 及其下方区域.
判断方示(二)(选点法)将原点(0,0)代入
∴(0,0)所在的一侧即为 表示的区域.
三、数学运用
例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表示怎样的几何意义?
例2 画出下列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