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理科人教选修2-1【教案】22 椭圆(4份)
2.2~0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高二理科.docx
2.3~03椭圆第二定义--高二理科.docx
2.3~04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高二理科.docx
2.3~05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高二理科.docx
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课时:02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作图展示与操作,必须让学生认同: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都是圆锥曲线。
4.能力目标
(1).培养想象与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
(2).数学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
(3).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
教学过程:
(1)预习与引入过程
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不与圆锥的轴线或圆锥的母线平行时,截口曲线是椭圆,再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把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圆锥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P41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一条(约10cm长,两端各结一个套),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一条(约60cm,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椭圆.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板书〗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新课讲授过程
(i)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椭圆的定义.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的点的课题: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课时:04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用方程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对称性;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
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复习由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或其图像的特点,在本节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审美观和科学世界观,激励学生创新.
教学过程:
(1) 复习和预习:
知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提问:研究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
通过对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要从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①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 ,进一步得: ,同理可得: ,即椭圆位于直线 和 所围成的矩形框图里;
②对称性:由以 代 ,以 代 和 代 ,且以 代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 轴和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
③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课题: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实验班)
课时:05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焦点三角形在椭圆中的作用,并能利用数形结合 的思想解决解析问题
教学重点:焦点三角形的结论与推广
新课教学:
1.焦点三角形定义:
椭圆上任意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
性质一:已知椭圆方程为 两焦点分别为 设焦点三角形 中 则 。
性质二:已知椭圆方程为 左右两焦点分别为 设焦点三角形 ,若 最大,则点P为椭圆短轴的端点。
证明:设 ,由焦半径公式可知: ,
在 中,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