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3740字。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邢台一中
【教学内容及内容分析】
等比数列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会用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一些知识,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前面学到的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外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在数列的学习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种最重要的数列模型,并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内容上是完全平行的,包括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两个数的等差(比)中项、两种数列在函数角度下的解释等,因此在教学时可用对比方法,以便于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但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严谨。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的学习过程作对比,这是一种积极因素,应充分利用。但相比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中要注意的地方更多,比如说:等比数列的公比不能为零,等比数列的各项都不能为零等,这些细节学生容易忽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针对这一目标,这节课做了如下设计:
(1)通过一个“折纸游戏”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等比数列,借助丰富的实例,使得学生加深对等比数列的认识。最终,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探讨得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并且借助这一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经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总结归纳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2)学生相互探讨,积极思考,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为参照物,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与指数函数的图像类比,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图像特征及指数函数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学生的类比能力。
(3)让学生通过具体练习进一步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比数列模型,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还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比如类比思想、归纳思想、一般到特殊的思想等。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中项、图像
特点,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提高数学建摸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列是反映现实生
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
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探究过程中的主体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