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恒等变换》教案(1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2/1 16:03: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案+导学案+周练(16份)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周练.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3.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二).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doc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doc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角恒等变形在数学中的应用。
  3、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设想:
  (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
  (二)新课讲授:
  1、由二倍角公式引导学生思考: 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习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变换的性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这为我们的推理、运算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sin 20°cos 10°+sin 10°sin 70°的值是(  ).
  A.14 B.32 
  C.12 D.34
  解析 sin 20°cos 10°+sin 10°sin 70°=sin 20°cos 10°+sin 10°cos 20°=sin(10°+20°)=sin 30°=12,故选C.
  答案 C
  2.在△ABC中,2cos Bsin A=sin 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解析 在△ABC中,C=π-(A+B),
  ∴2cos Bsin A=sin[π-(A+B)]
  =sin(A+B)
  =sin Acos B+cos Asin B.
  ∴-sin Acos B+cos Asin B=0.即sin(B-A)=0.
  ∴A=B,故选A.
  答案 A
  4.若α∈5π4,3π2,则1-sin 2α等于(  ).
  A.cos α-sin α B.|cos α|-|sin α|
  三维目标
  1.在学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使学生深刻体会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①还记得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吗?请写出。
  ②在公式C(α-β)中,角β是任意角,请思考角α-β中β换成角-β是否可以?此时观察角α+β与α-(-β)之间的联系,如何利用公式C(α-β)来推导cos(α+β)=?
  结论1、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我们称以上等式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记作C(α+β).
  ③分析观察C(α+β)的结构有何特征?
  ④在公式C(α-β)、C(α+β)的基础上能否推导sin(α+β)=?sin(α-β)=?
  结论2、
  因此我们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分别简记为S(α+β)、S(α-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⑤公式S(α-β)、S(α+β)的结构特征如何?
  三维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并推导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和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培养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体会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和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引导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的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 若sinα= ,α∈( ,π),求sin2α,cos2α的值.并总结思想方法。
  2、①请试着用sinα 或cosα,表示sin2α, cos2α。
  ②请试着用tanα表示tan2α。
  (新知讲解)
  三维目标
  1.通过让学生探索、猜想、发现并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了解单角与复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通过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证明,体会化归思想在数学当中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认识到世间万物的联系与转化,养成用辩证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代换、演绎、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①请学生猜想cos (α-β)=?
  ②利用向量的知识,如何推导发现cos(α-β)=?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O的交点分别为A、B,则 =                 , =                ,∠AOB=.
  由此可知,对于任意角α、β都有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α-β))
  ③细心观察C(α-β)公式的结构,它有哪些特征?其中α、β角的取值范围如何?
  填空,cos(A-B)=__________,cos(θ-φ)=__________
  三维目标
  1.通过经历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出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能利用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出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推理能力.
  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
  3.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引言:
  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证明,都离不开三角恒等变换.学习了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三角变换的新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和灵活,同时也为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推理、运算、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
  应用:
  例1、 试以cos 表示sin2  ,cos2 , tan2 .
  一、教学目标
  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 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
  三、教学设想:
  (二)探讨过程:
  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 , 等于角 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 的余弦线来表示。
  思考
  (1) 怎样构造角 和角 ?(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
  思考2:怎样联系向量的数量积探求公式?
  (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
  (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