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18.1勾股定理(1)
【教材依据】
本节课主要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所设 计,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 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由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把直角三角形中 “形”的特征转化为“数”的关系,因此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 许多计算问题.勾股定理不仅体现出完美的“形数统一”思想,更因 为其超过四百多种的证明方法, 使其成为数学上最引人注目的定理之 一。 对学生来说, 用面积的 “割补” 证明一个定理应该是比较陌生的, 尤其觉得不像证明,因此,勾股定理的证明是一个难点.但是,初二 学生经过一年的几何学习,已具有初步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他们 更希望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便于学生 观察、思考、交流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培育他们学习的热情。
【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 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 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到“无出不在的数学”与数学的美,以提高学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
数学思考: 学生在经历用数格子与割补等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问题解决: 通过分层训练,使 学生学会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技能。
情感态度: 通过数学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做数学的情感。使学生从经历定理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C面积及割补 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选择引导探索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已画好直角三角形的方格纸;剪刀;已剪好的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我国科学家曾向太空发射勾股图试图与外星人
沟通,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采用弦图作为会标,它为什么有如此大
的魅力呢?它蕴涵着怎样迷人的奥妙呢?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勾股定
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1:如图1-1(见课本),强大的台风使得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折断倒下,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
(师)想一想,需要求哪些线段长度,这些长度确定吗?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采用直接画图量的办法,量出倒下部分的长度。
(过渡语)通过同学们的度量可知,折断的那边的长度被确定了,得知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确定了,另外一边也确定下来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