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案11
- 资源简介:
约2170字。
年 级 八年级 课题 12.3.1等腰三角形(1) 课型 新授
教 学 媒 体 多 媒 体
教学目标
知识技 能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
2. 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3. 归纳证明两个角相等的常用方法.
过程方 法 1. 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2. 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 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程 序 及 教 学 内 容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任意剪出一个直角边在折线上的直角三角形,把它展开,得到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呢?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探究:把得到三角形,记为 ,并将折线的另一端点记为D,如图所示.
将等腰 沿AD对折再展开,重复几次,观察图形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2.等腰 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什么?
3.等腰 除两腰相等外,它的角有什么性质?用语言描述等腰三角形的这条性质并给与证明。
4.等腰 中,AD有几种角色?各是什么?用语言描述等腰三角形的这条性质并给与证明。
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例1】如图,已知 中,D为BC上一点,且AC=AD,∠2=2∠1.
(1)若∠1=24°,求∠4的度数;
(2)若∠BAC=60°,求∠1的度数.
【解析】(1)∵AC=AD,∴∠3=∠C.
∵∠2=2∠1,∠1=24°,
∴∠2=48°,
∴∠C=∠3=72°,
∴∠4=36°.
(2) ∵∠2=2∠1,∠C=∠3=∠2+∠1=3∠1,可列方程:
2∠1+3∠1+60°=180°,
∴∠1=24°.
【点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一个角的度数,都可求其它角的度数,这种意识很重要。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外角等于底角的2倍,当三角形中已知条件不足时,可考虑利用等角和倍角列方程求解.
【例2】如图,已知 中,AB=AC,D为BC上一点,G为AD上一点,DE⊥AB于E,DF⊥AC于F,且DE=DF,求证:∠1=∠2.
【证明】∵DE⊥AB,DF⊥AC,DE=DF,
∴AD为 角平分线,
又∵AB=AC,由“三线合一”知:
AD垂直平分BC,
∴GB=GC,由“等边对等角”知:
∠1=∠2.
【点拨】本题也可以利用全等证明.但如能熟练运用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线合一”,可简化解法.
三、当堂训练
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50°,则底角度数为____.
2. 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为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