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3 15:48: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pcx1188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200字。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  
  4× ab+(b-a)2=c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 ab+c2
  右边S=(a+b)2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
  4× ab+c2=(a+b)2
  18.1  勾股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并学会利用不同的条件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2(补充)让学生注意所给条件的不确定性,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能力。
  四、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在Rt△ABC,∠C=90°
  ⑴已知a=b=5,求c。
  ⑵已知a=1,c=2, 求b。
  ⑶已知c=17,b=8, 求a。
  ⑷已知a:b=1:2,c=5, 求a。
  ⑸已知b=15,∠A=30°,求a,c。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6cm。
  ⑴求等边△ABC的高。                                       
  ⑵求S△ABC。
  18.1  勾股定理(三)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教材P66页探究1)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2(教材P67页探究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保证一边不变,其它两边的变化。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66页探究1)
  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2(教材P67页探究2)
  分析:⑴在△AOB中,已知AB=3,AO=2.5,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B。                          ⑵  在△COD中,已知CD=3,CO=2,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D。
  则BD=OD-OB,通过计算可知BD≠AC。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和BD的关系,给AC不同的值,计算BD。
  六、课堂练习
  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