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丰富的图形世界.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0节有理数的乘方1.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0节有理数的乘方2.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1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1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数怎么不够用了1.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数怎么不够用了2.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数轴1.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数轴2.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绝对值1.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绝对值2.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节有理数的加法1.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节有理数的加法2.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节有理数的加法3.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6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6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8节有理数的乘法1.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8节有理数的乘法2.doc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9节有理数的除法.doc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代数式.doc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列代数式.doc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代数式求值.doc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去括号1.doc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去括号2.doc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线段射线直线.doc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比较线段的长短.doc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角的度量与表示.doc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角的比较.doc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平行.doc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垂直.doc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7节有趣的七巧板.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一元一次方程1.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一元一次方程2.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一元一次方程3.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一元一次方程4.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一元一次方程5.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一元一次方程6.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一元一次方程7.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doc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doc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doc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doc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3.doc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展开和折叠.doc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截一个几何体.doc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生活中的平面图形.doc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生活中的平面图形1.doc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生活中的平面图形2.doc
总复习1.doc
总复习2.doc
总复习3.doc
第十四课时
一、课题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负数的意义. 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第十八课时
一、课题 §2.3绝对值(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的简单计算;
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下列各数中:
+7,-2, ,-83,0,+001,- ,1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非负数?
2、什么叫做数轴?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第二十二课时
第二十三课时
一、课题 §2.4有理数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
(1)(-2.6)+(-3.1); (2)(-2)+3; (3)8+(-3); (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
(1)-(-6); (2)-(+8); (3)+(-7);
(4)+(+4); (5)-(-9); (6)-(+3).
3.填空:
(1)______+6=20; (2)20+______=17;
(3)______+(-2)=-20; (4)(-20)+______=-6.
在第3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小学里就是减法运算.如_____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第三十一课时
一、课题 §2.8有理数的乘法(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2.计算(五分钟训练):
第三十五课时
一、课题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五分钟练习):
(5)-252; (6)(-2)3;(7)-7+3-6; (8)(-3)×(-8)×25;
(13)(-616)÷(-28); (14)-100-27; (15)(-1)101; (16)021;
(17)(-2)4; (18)(-4)2; (19)-32; (20)-23;
(24)3.4×104÷(-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第四十四课时
一、课题 §3.3代数式求值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
2.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对应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当字母取具体数字时,对应的代数式的值的求法及正确地书写格式.
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出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投影)
(1)a与b的和的平方;(2) a,b两数的平方和;
(3)a与b的和的50%.
2.用语言叙述代数式2n+10的意义.
3.对于第2题中的代数式2n+10,可否编成一道实际问题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打出投影)
某学校为了开展体育活动,要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学校另外留10个,如果这个学校共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
第四十八课时
一、课题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第五十二课时
一、课题 §4.6垂直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线的意义和垂线的第一个性质.
2.会用三角板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培养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技能.
3.通过垂线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垂线的意义、性质和画法是重点,而垂线的画法也是难点.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按照运动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
师: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生:两种,平行和相交.(学生回答后,教师打出投影的两个图)(如图2-9(1),2-9(2))
师:在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按照两个角的关系分类,有哪两种类型的角?
生:对顶角和邻补角.
第六十二课时
一、课题 §5.1一元一次方程(5)
二、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四、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其最简形式是什么?
2.什么叫移项?移项时需注意什么?
3.(投影)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若不对,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1)解方程2x+1=4x+1.
解:2x+4x=0,
6x=0,
所以 x=0.
第七十一课时
一、课题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相遇问题的根据及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方程解相遇问题.
难点:正确地寻找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四、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小学时,我们学习过行程问题,在行程问题中,行进的速度,行进的时间和在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可能出现几个不同的关系式?
(这里设行进速度为v,行进时间为t,在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为s,
今天学习列方程解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类型很多,首先学习比较简单的一种类型——相遇问题.
第一课时(介绍)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六课时
一、课题 §1.3截一个几何体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通过讲数学家及身边人刻苦学习数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仿课本制作华罗庚的画面,并配音:“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科书第7页的例题:一座漂亮的楼房的楼梯,高1米,水平距离是2.8米。
第八十一课时
一、课题 §复习(3)
二、教学目标
1.准确地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
2.熟练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解方程时所体现出的化归思想方法;
5.使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有一个总体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进一步复习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和解法步骤,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