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1640字。
课题:§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
教学目标:
1、 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学会画椭圆;
2、 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
3、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问题一:2003年10月15日是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国发生了什么震惊世人的事件?中国人终于实现了什么梦想?
答: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中国第一位航天员,驾驭着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承载着13亿中国人的希望和几千年的飞天梦,在“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强大推力下,飞向了太空。
问题二:继此,“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又先后于 2005年10月12日和2008年9月25日发射成功。那么,这些飞船在太空中的工作轨道是什么图形?
答:椭圆。
问题三: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见过椭圆吗?能举出一些实例吗?
如何精确地设计、制作、建造出现实生活中这些椭圆形的物件呢?这就要求我们先学会椭圆的画法及标准方程。
二、 新课讲授
(一)椭圆的画法:
请同学们将一根无弹性的细绳两端系在圆规两端下部,并将两脚固定,用笔绷紧细绳在纸上移动,观察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思考:(1)在画椭圆的过程中,圆规两脚末端的位置是固定的还是运动的?
(2)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的长度有没有变?说明了什么?
(3)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长度与两定点距离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经过观察后思考得到结论: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长度保持不变,即笔尖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二)椭圆的定义:
在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2a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其中定点F1,
F2叫做椭圆的焦点,| F1F2|叫做椭圆的焦距。
提问:椭圆定义中应包含哪些要素?
答:(1)在平面内 ;(2)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等于定长2a;(3)定长2a﹥ |F1F2|。
注意:(1)若常数2a等于| F1F2|,则轨迹为线段F1F2 ; (2)若常数小于| F1F2|,则轨迹不存在。
(三)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回顾: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验证。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