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卷解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文科)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1道小题,约4710字。
绝密★启用前
(安徽卷解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试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2页,第Ⅱ卷第3至第4页。全卷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
S表示底面积,h表示底面上的高
如果事件A与B互斥,那么 棱柱体积V=Sh
P(A+B)=P(A)+P(B) 棱锥体积V=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A= ,B= ,则 =
(A)(-1,+∞) (B)(-∞,3) (C)(-1,3) (D)(1,3)
1.C
【解析】 , ,故选C.
【方法总结】先求集合A、B,然后求交集,可以直接得结论,也可以借助数轴得交集.
(2)已知 ,则i( )=
(A) (B) (C) (D)
2.B
【解析】 ,选B.
【方法总结】直接乘开,用 代换即可.
(3)设向量 ,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与 垂直
3.D
【解析】 , ,所以 与 垂直.
【规律总结】根据向量是坐标运算,直接代入求解,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4)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A)x-2y-1=0 (B)x-2y+1=0 (C)2x+y-2=0 (D)x+2y-1=0
4.A
【解析】设直线方程为 ,又经过 ,故 ,所求方程为 .
【方法技巧】因为所求直线与与直线x-2y-2=0平行,所以设平行直线系方程为 ,代入此直线所过的点的坐标,得参数值,进而得直线方程.也可以用验证法,判断四个选项中方程哪一个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
(5)设数列 的前n项和 ,则 的值为
(A) 15 (B) 16 (C) 49 (D)64
5.A
【解析】 .
【方法技巧】直接根据 即可得出结论.
(6)设 ,二次函数 的图像可能是
6.D
【解析】当 时, 、 同号,(C)(D)两图中 ,故 ,选项(D)符合
【方法技巧】根据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或向下,分 或 两种情况分类考虑.另外还要注意c值是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还要注意对称轴的位置或定点坐标的位置等.
(7)设 ,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a>c>b (B)a>b>c (C)c>a>b (D)b>c>a
7.A
【解析】 在 时是增函数,所以 , 在 时是减函数,所以 。
【方法总结】根据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直接可以判断出来.
(8)设x,y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z=x+y的最大值是
(A)3 (B) 4 (C) 6 (D)8
8.C
【解析】不等式表示的区域是一个三角形,3个顶点是 ,目标函数 在 取最大值6。
【规律总结】线性规划问题首先作出可行域,若为封闭区域(即几条直线围成的区域)则区域端点的值是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求出直线交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最大值.
(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372 (B)360
(C)292 (D)280
9.B
【解析】该几何体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其表面积等于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
.
【方法技巧】把三视图转化为直观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又三视图很容易知道是两个长方体的组合体,画出直观图,得出各个棱的长度.把几何体的表面积转化为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
(10)甲从正方形四个顶点中任意选择两个顶点连成直线,乙从该正方形四个顶点中任意选择两个顶点连成直线,则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率是
(A) (A) (A) (A)
10.C
【解析】正方形四个顶点可以确定6条直线,甲乙各自任选一条共有36个基本事件。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情况有5种(4组邻边和对角线)包括10个基本事件,所以概率等于.
【方法技巧】对于几何中的概率问题,关键是正确作出几何图形,分类得出基本事件数,然后得所求事件保护的基本事件数,进而利用概率公式求概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