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4全一册课堂探究学案(31份)
- 资源简介:
高中数学全一册课堂探究学案(打包31套)新人教A版必修4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蝗制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87.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230.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210.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208.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第3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206.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87.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85.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第3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83.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第4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81.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68.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66.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56.doc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54.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21.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19.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3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17.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13.doc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10.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蝗制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85.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73.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71.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3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69.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64.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60.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35.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33.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31.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4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29.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5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第1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20.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5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第2课时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8.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171111313.doc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课堂探究
探究一 向量的表示
1.准确画出向量的方法是先确定向量的起点,再确定向量的方向,然后根据向量的大小确定向量的终点.
2.注意事项:书写有向线段时,要注意起点和终点的不同;在书写字母表示时不要忘了字母上的箭头.
【典型例题1】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下列向量:
(1) ,使| |=4 ,点A在点O北偏东45°方向;
(2) ,使| |=4,点B在点A正东方向;
(3) ,使| |=6,点C在点B北偏东30°方向.
解:如图中的 , 和 .
探究二 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1.寻找相等向量:先找与表示已知向量的有向线段长度相等的向量,再确定哪些是同向共线.
2.寻找共线向量:先找与表示已知向量的有向线段平行或共线的线段,再找同向与反向的向量.注意不要漏掉以表示已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为起点,起点为终点的向量.
【典型例题2】 给出下列说法:
①| |=| |;②若a与b方向相反,则a∥b;③若 , 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共线;④有向线段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其中所有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
思路分析:利用共线(平行)向量的概念判断.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
课堂探究
探究一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1.进行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前提是牢记有关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
2.对于运用数量积求向量坐标的问题,通常是运用待定系数法,建立方程(组)求解.
【典型例题1】 已知向量a=(-1,2),b=(3,2).
(1)求a•(a-b);
(2)求(a+b)•(2a-b);
(3)若c=(2,1),求(a•b)c,a(b•c).
解:(1)解法一:∵a=(-1,2),b=(3,2),
∴a-b=(-4,0).
∴a•(a-b)=(-1,2)•(-4,0)=(-1)×(-4)+2×0=4.
解法二:a•(a-b)=a2-a•b
=(-1)2+22-[(-1)×3+2×2]=4.
(2)∵a+b=(-1,2)+(3,2)=(2,4),
2a-b=2(-1,2)-(3,2)=(-2,4)-(3,2)=(-5,2),
∴(a+b)•(2a-b)=(2,4)•(-5,2)=2×(-5)+4×2=-2.
(3)(a•b)c=[(-1,2)•(3,2)](2,1)
=(-1×3+2×2)(2,1)=(2,1).
a(b•c)=(-1,2)[(3,2)•(2,1)]
=(-1,2)(3×2+2×1)
=8(-1,2)=(-8,16).
【典型例题2】 已知向量a与b同向,b=(1,2),a•b=10,求向量a的坐标.
解:∵a与b同向,且b=(1,2),
∴设a=λb=(λ,2λ)(λ>0).
又∵a•b=10,∴λ+4λ=10,
∴λ=2,∴a=(2,4).
探究二向量垂直的问题
有关向量垂直的问题,通常利用它们的数量为0来解决,如果是几何中用向量研究垂直,可先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相关的向量用坐标表示,利用向量垂直时数量积为0,建立关系求解,再回到要解决的几何问题中.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课堂探究
探究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定义,寻求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的坐标,然后利用定义得出该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方法二:第一步,取点,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x,y),(P与原点不重合);
第二步,计算r:r=|OP|= ;
第三步,求值:由sin α= ,cos α= ,tan α= (x≠0)求值.
在运用上述方法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典型例题1】 (1)已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 (y<0),则sin αtan α=__________.
(2)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坐标为(-3,a),且α为第二象限角,cos α=- ,则sin α=__________.
思路分析:(1)利用单位圆求y,再利用定义求值.
(2)先由cos α=- 和位置条件求出a,再得sin α的值.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课堂探究
探究一利用三角函数图象研究其他函数
1.要得到y=|f(x)|的图象,只需将y=f(x)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到上方,即“下翻上”.
2.要得到y=f(|x|)的图象,只需将y=f(x)的图象在y轴右边的部分沿y轴翻折到左边,即“右翻左”,同时保留右边的部分.
【典型例题1】 作出函数y=|cos x|,x∈R的图象,判断它的奇偶性,并写出其周期和单调区间.
思路分析:先作出y=cos x的图象,然后再依据y=|cos x|与y=cos x间的关系得y=|cos x|的图象.
解:y=|cos x|
=
作出函数y=cos x的图象后,将x轴下方部分沿x轴翻折到x轴上方,如图:
由图可知y=|cos x|是偶函数,T=π,
单调递增区间为 (k∈Z),
单调递减区间为 (k∈Z).
探究二三角函数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1.在读题时把问题提供的“条件”逐条地“翻译”成“数学语言”,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2.在解题中,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的常见形式有:求出三角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象以及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
【典型例题2】 如图为一个缆车示意图,缆车半径为4.8 m,圆上最低点与地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