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必修5全一册教案(27份)
- 资源简介: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全一册教案(打包27套)苏教版必修5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1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30.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1章解三角形1.2余弦定理1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31.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1章解三角形1.2余弦定理2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32.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1章解三角形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1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33.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1章解三角形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2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34.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1数列1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35.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1数列2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36.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37.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38.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39.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40.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41.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42.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43.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44.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45.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1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46.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2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47.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3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48.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49.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50.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51.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52.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53.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4.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54.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4.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55.doc
江苏省泰兴市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4.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520171019256.doc
1.1 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及其证明,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
问题;
2. 通过对任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能力;
3. 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及其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正弦定理的推导和证明.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从金字塔的建造到尼罗河两岸的土地丈量,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的修建,从天文观测到精密仪器的制造,人们都离不开对几何图形的测量、设计和计算.测量河流两岸两码头之间的距离,确定待建隧道的长度,确定卫星的角度与高度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求三角形的边或角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探索1 我们前面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在Rt 中,设 ,那么边角之间有哪些关系?
, , , , , , , , , ……
探索2 在Rt 中,我们得到 ,对于任意三角形,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2.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推导该公式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教学难点:
推导该公式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高斯计算从1一直加到100的和,这里的算法非常高明,回忆他是怎样算的.(由一名学生回答,再由学生讨论其高明之处)高斯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这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迅速准确得到了结果.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有何启发?
二、学生活动
由学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
提问:你能说出高斯解题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吗?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2.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新知识的构建,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强数学的情感体验,提高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教学难点:
准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题组教学法等等.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体现辅助功能.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本节导入部分为实际应用问题的求解过程.
第一步:研究本节其中的约束条件,确定数对 的范围.
第二步:在第一步得到的数对 的范围中,找出使P达到最大的数对 .
先讨论第一步.
如图3-3-1(1),直线 将平面分成上、下两个半平面区域,直线 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方程 ,即
3.4.2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2. 会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与三角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体会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体会总结基本不等式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历解题的过程,体会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敢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基本不等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 函数 的最小值是什么?取得最小值时 的值是什么?
2.若 都是正实数,且 ,则 的最大值是什么?
二、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情境中的两道题目.
2.总结解决问题所用的主要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建构数学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