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90字。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椭圆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曲线与方程之后研究的第一个圆锥曲线,从知识上说,本节课是对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又一次实际运用,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 从方法上说,它为进一步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树立了方法典范,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了解坐标法的意义,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探索的能力,使他们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探索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严谨及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二、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问题1:水平桌面上有一圆柱形杯,杯中水面的形状是什么?圆柱形杯倾斜后杯中水面的形状呢?
[师生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回答,教师顺势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类比着圆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椭圆. 通过设置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椭圆的认识.
(二)
动手实验
形成概念
问题3:不用圆规你能画出圆吗?类比画圆的过程,能否画出椭圆?
[师生活动]学生到黑板上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师生画出椭圆后,我再用课件演示画椭圆的过程.
问题4:在画图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变?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
[师生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回答:“两定点间的距离没变,绳子的长度没变,点在运动.”
问题5:你能由此概括出椭圆的定义吗?
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F1、F2称为椭圆的焦点.
F1、F2间的距离|F1F2|称为椭圆的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