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2份)
[中学联盟]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中数学必修1: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三)教案.doc
[中学联盟]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中数学必修1: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二)教案.doc
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二)
教学目标:
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能较熟练地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问题
对数运算性质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提问:对数是如何定义的?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2. 提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对数运算性质及推导:
① 引例: 由 ,如何探讨 和 、 之间的关系?
设 ,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M= ,N=
∴MN= =
∴ MN=p+q,即得 MN= M + N
② 探讨:根据上面的证明,能否得出以下式子?
如果 a > 0,a 1,M > 0, N > 0 ,则
; ;
① 讨论:自然语言如何叙述三条性质? 性质的证明思路?(运用转化思想,先通过假设,将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并利用幂运算性质进行恒等变形;然后再根据对数定义将指数式化成对数式)
④ 运用换底公式推导下列结论: ;
3.教学讲解:
例1. 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正确,( >0且 ≠1, >0且 ≠1, >0, > ),
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三)
教学目标:
能较熟练地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实践问题,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训练,提高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用对数运算解决实践问题.
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问: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
2. 已知 3 = a, 7 = b, 用 a, b 表示 56
3. 问题:1995年我国人口总数是12亿,如果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问哪一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4亿? (答案: → → )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对数运算的实践应用: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P67~P68的例5,例6的题目,教师点拨思考:
①出示例1 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 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距离造成的偏差).
(Ⅰ)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