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差》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1660字。
《方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
2、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并会初步运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观察,掌握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和规律
情感目标: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方差的计算
难点:为什么要选用方差这样一个特征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甲、乙两台机床同时生产直径为40毫米的零件,为了检测产品的质量,从产品中各抽出10件进行测量,结果如下(单位:毫米)
甲 40.0 39.8 40.1 40.2 39.9 40.0 40.2 39.8 40.2 39.8
乙 40.0 40.0 39.9 40.0 39.9 40.2 40.0 40.1 40.0 39.9
如果你是零件使用商,你更乐意采购哪台机床生产的零件呢?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议一议
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即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方差:在一组数据x1,x2… x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 表示,即
概括
方差公式:S = [( - ) +( - ) +…+( - ) ]
[例题解析,当堂练习]
例1 用条形图表表示下列各组数据,计算并比较它们的平均数和方差,体会方差是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的
(1)6 6 6 6 6 6 6
(2)5 5 6 6 6 7 7
(3)3 3 4 6 8 9 9
(4)3 3 3 6 9 9 9
知识点:平均数、方差的计算
分析:平均数都一样的情况下,计算方差可以来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