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教案(78份)
- 资源简介: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78套)(新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1.1.1平方根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37.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1.1.1平方根第1课时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35.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1.1.1平方根第2课时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36.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1.1.1平方根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38.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1.1.2立方根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39.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1.1.2立方根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40.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1.1.2立方根教案3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41.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1.2实数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51.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1.2实数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52.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1.2实数教案3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53.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2.1幂的运算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62.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2.2整式的乘法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70.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2.3乘法公式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77.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2.4整式的除法12.4.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81.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2.5因式分解第1课时提公因式法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2.5因式分解第1课时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2.5因式分解第2课时公式法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3.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2.5因式分解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4.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1命题定理与证明13.1.2定理与证明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96.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1命题定理与证明第1课时命题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97.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1命题定理与证明第2课时定理与证明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98.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1命题定理与证明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5.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6.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1全等三角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7.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8.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104.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3边角边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9.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3边角边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0.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4角边角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1.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5边边边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2.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5边边边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3.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6斜边直角边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4.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6斜边直角边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5.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6.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7.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13.3.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8.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13.3.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19.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71110.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0.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尺规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1.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尺规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2.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尺规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案3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3.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尺规作图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4.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尺规作图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5.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尺规作图4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6.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尺规作图5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7.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尺规作图5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8.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尺规作图5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3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29.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尺规作图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30.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31.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32.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3.5.2线段垂直平分线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33.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3.5.2线段垂直平分线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34.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3.5.3角平分线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36.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3.5.3角平分线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37.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3.5.3角平分线教案3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38.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39.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勾股定理14.1.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41.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勾股定理14.1.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42.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勾股定理14.1.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3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43.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勾股定理14.1.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4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44.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勾股定理14.1.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46.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勾股定理14.1.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47.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勾股定理14.1.3反证法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49.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勾股定理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50.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1勾股定理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51.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2勾股定理的应用1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52.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2勾股定理的应用2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53.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2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54.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4.2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55.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5.1数据的收集15.1.1数据有用吗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57.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5.1数据的收集15.1.2数据的收集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58.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5.1数据的收集15.1.2数据的收集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59.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5.1数据的收集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60.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5.2数据的表示15.2.1扇形统计图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61.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5.2数据的表示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62.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5.2数据的表示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63.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15.2数据的表示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170908164.doc
11.1.1平方根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概念的明辨能力;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三、学前准备:学生剪出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提问
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2.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填空:
1.( )2=9; 2.( )2 =0.25; 3.( )2=0.0081.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第一课时 命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2、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5、直角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一)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3、4水错误的.像这样可以判断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
13.4 尺规作图
1.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尺规作图;
2. 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 掌握画图的步骤并会灵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
分析实际作图问题,运用尺规的基本作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直尺、量角器、圆规都是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工具,大家都知道用直尺可以画线,用量角器可以画角,用圆规可以画圆.
请大家画一条长4cm的线段,画一个48°的角,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
如果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你还能画出符合条件的线段、角吗?
实际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在数学上叫做尺规作图.(板书课题)
二、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问题1:已知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
分析:先画出一条射线,然后用圆规一射线的端点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为半径截取.
问题2: 已知角∠MPN,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MPN.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8——P.111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掌握勾股定理并会用它解决身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2、技能目标:在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勾股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情况,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分析
三、教学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过程。
四、教学难点:通过面积计算探索勾股定理。
关键:关注性质的推导,主动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结论,并能正确地用语言表述性质。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采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计算面积为学生设计一个数学实验的平台,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15.2 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表示;
2、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据。
教学分析:
重点:数据的表示;
难点: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
教学设想:
以启发学生自主动手为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中初步学会了收集数据、分类整理、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另外,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变化发展趋势、注意变化发展的速度、留心那些在重复实验过程中发生频数为最小与最大的对象。对于各种表示方法,教师组织讨论时不必评判出哪一个最好,重要的是分析每一种方案的长处与不足,如果一些学生特别看中某一方案的长处而并怎么在意它的短处,那么他们一定要坚持这一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新课讲解:
1、知识回顾与设疑:
阅读P189“问题1”前复习内容:
条形统计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低或长短来表示数据特征的统计图,它们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如果有两个研究对象,常常把两个对象的响应数据并列表示在同一张条形统计图中。
扇形统计图是用圆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用圆中扇形面积与圆面积的比来表示各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