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10380字。
人教A版必修一第二章《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湖南师大附中 谢美丽
一、教学结构体系: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它把整数幂运算扩充到了整个实数范围,为本节研究指数函数打下了基础.指数函数作为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其性质的研究为接下来研究对数函数与幂函数提供了方法与参照,应作重点研究. 根据教材结构与教学目标,我将本节内容划分为如下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指数函数概念、图象及其性质探究
第二课时:指数函数图象、性质的初步应用
二、教学设计
本节两课时分别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指数函数概念、图象及其性质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启迪思维 →深入剖析、加深理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理论迁移、初步应用→巩固练习、深化反馈→释疑解惑、反思提高→
归纳小结、提炼升华→课外探究、分层落实
(二)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启迪思维”环节
问题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1.情景引入:
折纸问题:有一张面积为1的矩形纸,将其连续对折x次后,纸的层数和每层纸的面积将变为多少?
(1)写出对折后页(层)数y与对折次数x的关系式: .
(2)设这页纸的面积为1个单位,则对折后每一层纸的面积s与对折次数的关系怎样?( )
2.继续思考:
(1)上述2个关系式是函数吗?
(2)这2个函数在其结构上有何共同特点?其一般形式如何?
3.抽象出概念:我们把形如 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函数的定义域为R.
4.回顾、联系
(1) 一次函数
(2) 反比例函数
(3) 二次函数
(4) 指数函数
1.动手操作:
学生各拿矩形白纸一张,按同样方式连续对折,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两个函数解析式,不难发现均是幂的形式,底数是常数,自变量处在指数位置.
1.本环节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折纸实例着手,引出分别以 和 的两个数为底的函数: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且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了铺垫,达到从特殊到一般、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过渡.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
2.类比初中所学的3种函数,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有利于合理构建知识体系.
3.按“概念的引入→定义→联系→剖析 →辨析→运用”顺序,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 “深入剖析、加深理解” 环节
问题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问题1.规定“ ”,还有别的表达形式吗?
问题2:为什么规定“ ”?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问题1、 2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自由讨论、完善.
1.通过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问1中的规定,是为后续按 两种情况探究指数函数性质作铺垫.
2.问题2的设置突出对底数a的进一步讨论,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达到互相启发,补充,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