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2090字。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高中数学A版必修五第二章第二节,主要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应用,从数学知识角度来看,这是一节概念课,也是一节命题课:等差数列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学习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的巩固,也是为后期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数列作为一种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等差数列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字的规律和美妙,让学生认识到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且运用该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习内容分析
从已有的知识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性质规律和应用,以及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从已有的能力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具备学习这节课所需的知识,但是在对一些条件较为严苛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过程中,学生对一定条件的分析以及数据的应用处理上句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判断已知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能够列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等差数列;
(3)能够根据某些数列的特征,准确地写出其通项公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等过程,探索等差数列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
(2)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递推法和叠加法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索等差数列的表示方法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2)在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体会数列与函数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总结概括等差数列的定义,观察分析等差数列的性质特点。
2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情境】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第23到第28届奥运会举行的年1984,1988,1992,1996,2000,2004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38,40,42,44,46,48,50,52,54,56
(3)1996~2002某市高中生人数为82,93,104,115,126,137,149
【问题1】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首先分析每列数据的特点,在总结出这些数据的共同特点,由此引出课题。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问题2】通过对上述数据的观察,你认为该如何定义等差数列?
【师生活动】学生结合上述问题的分析,给出定义。教师给出严格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an},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