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13
- 资源简介:
约2490字。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教材第一章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学好这一章内容是十分关键的。第一章主要包括集合与函数概念,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研究的方法也与初中数学不一样,因此设计好这一章内容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中对集合的定位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并使学生能用集合语言简洁、准确地表示数学对象,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讲解和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繁难的偏题。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极其记法;
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流程】
1.问题引入:
(1) 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
(2) 介绍自己初中时的学校;
(3) 介绍自己现在的班级。
2.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的全体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 集合是没有给出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与初中时学习过的点、线、面类似。
☆ 元素与集合之间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
-----练习:(1)课本P6:1(1)
(2)一条直线可看作由 组成的集合;
一个平面可看作由 组成的集合;
一个圆可看作由 组成的集合。
☆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不拘泥与“数”或“点”
3.练习巩固:
-----①.考察下列每组对象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
(1) 所有的好人
(2) 不超过20的非负数
(3) 我们班16周岁以下的学生
(4) 高个子的人
(5) 充分接近 的实数
小结: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②.(1)满足 的实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2)满足 的实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③.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4.常用数集的记法
常用数集 简称 记法
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 N
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 正整数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