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边》说课稿1
- 资源简介:
约2450字。
《三角形的边》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中的第一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根据中学生喜欢玩的天性,首先设计让学生搭建三角形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可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后,教师这时再出示书上的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后半部主要是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在正式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淀了很多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过程中,学生在抽象概括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能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表达上也可能不够严密,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探讨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促进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小组动手摆三角形的过程,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促进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意识和情感。
整个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其中目标1是重点中的难点。
为了落实和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三大块的教学环节:
1、体验感悟,发现规律、
2、实践操作,验证规律、
3、练习运用,巩固规律
四、教学环节设计: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