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14
- 资源简介:
约1770字。
课 题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3)
主备人及单位 新源六中 马贵萍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物理杠杆知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课 型 新授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个体——尝试——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预习导航
板书设 计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三)
1
2.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设阻力为F1,阻力臂长为l1,所以F1×l1=k(k为常数且k>0).动力和动力臂分别为F,l.则根据杠杆定理,
F•l=k 即F=kl (k>0且k为常数).
由此可知F是l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k>0时,F随l的增大而减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问题:如何打开一个未开封的奶粉桶呢?
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自己的见解,依据生活经验,估计学生会想到借助工具“撬开”(若想不到,注意启发诱导),教师顺势出示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是哪一位科学家的名言?这里蕴涵着什么样的原理呢?
公元前3世纪,古稀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通俗一点可以描述为: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今天,我们就用这个重要的结论从数学角度探索杠杆原理中蕴涵的变量关系,进而解决下面的问题。
二、数理整合,例练互促 问题1;小伟欲用撬棍橇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牛顿和0.5米.
(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米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
先由学生根据“杠杆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揭示“杠杆乎衡”与“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
解:(1)根据“杠杆定律”有
F•l=1200×0.5.得F=600l
当l=1.5时,F=6001.5 =400.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