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教案集(全部)
§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doc
4.1.1.doc
4.1.2.doc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doc
§1.3.2 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二).doc
§1.4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doc
本章检测题(第2章 二次函数).doc
本章检测题(第3章 圆).doc
示范教案(2.1 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第1课时).doc
示范教案(2.2 结识抛物线 第2课时).doc
示范教案(2.3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第3课时).doc
示范教案(2.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第4课时).doc
示范教案(2.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第5课时).doc
示范教案(2.5 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 第6课时).doc
示范教案(2.6 何时获得最大利润 第7课时).doc
示范教案(2.7 最大面积是多少 第8课时).doc
示范教案(3.1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第1课时).doc
示范教案(3.2 圆的对称性 第2课时).doc
示范教案(3.2 圆的对称性 第3课时).doc
示范教案(3.3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第5课时).doc
示范教案(3.4 确定圆的条件 第6课时).doc
示范教案(3.5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7课时).doc
示范教案(3.5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8课时).doc
示范教案(3.6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9课时).doc
示范教案(3.7 弧长及扇形面积 第10课时).doc
示范教案(3.8 圆锥的侧面积 第11课时).doc
示范教案(4.2 哪种方式更合算 第3课时).doc
示范教案(4.3 游戏公平吗 第4课时).doc
示范教案(回顾与思考—第4章 第5课时).doc
直角三角形.doc§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从容说课
本节在前两节介绍了正切、正弦、余弦定义的基础上,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并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30°、45°、60°这些特殊角的特殊三角函数值,并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难点是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推导出30°、45°、60°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具,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特性,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第三课时
课 题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二)思维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第二课时
课 题
§4.1.2 50年的变化(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继续呈现50年变化的有关信息,并从中读取信息,并用适当的图表表示.
2.根据读取的信息和图表,进行数据处理,研究有关统计量度.
3.回顾加权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2.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会读取信息,并用图表适当地表示信息.
2. 研究有关统计量度,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表获取信息和进行数掘处理的能力.
3.回顾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
教学方法
§2.2 结识抛物线
课时安排
2课时
从容说课
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喷泉的水流,标枪的投掷等都形成抛物线路径.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
本节课将研究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2与y=-x2的图象及性质.
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描点法作出y=x2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经过大家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y=x2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猜想y=-x2的图象及性质,再进行有关验证.通过讨论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2的图象的作法,引出抛物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这类抛物线的性质.
本节的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只给以引导,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学的教学理念.
第二课时
课 题
§2.2 结识抛物线
§2.7 最大面积是多少
课时安排
8课时
从容说课
本节课要经历探索长方形和窗户透光最大面积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背景中解决最优化问题,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首先,实际问题的叙述往往比较长,使人感到问题很难,其次,分析其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要想解决好这类问题,一是不要有畏难情绪,我们都可以学会解决应用问题;二是要读懂问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三要分析问题中各个员之间的关系,把问题表示为数学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我们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得到问题的解.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首先要给学生自信心,然后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分析已知和未知条件,分析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即二次函数问题,并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小)值.
课 题
§2.7 最大面积是多少
教学目标
§3.4 确定圆的条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从容说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确定圆的条件,即探索经过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分别能否作出圆、能作出几个圆的问题,归纳总结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问题,得出重要结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可以使学生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归纳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与作直线类比,引出确定圆的条件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经历作圆的过程,从中探索确定圆的条件.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再加上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便可轻松愉悦地完成教学内容.
第六课时
课 题
§ 3.4 确定圆的条件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3.8 圆锥的侧面积
课时安排
1课时
从容说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圆锥的侧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圆锥,认识到它的表面是由一个曲面和一个圆面围成的,然后再思考,圆锥的曲面展开图在平面上是什么样的图形,最后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把圆锥的母线、底面半径和展开图中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找出来,根据上节课的扇形面积公式就可求出圆锥的侧面积,进一步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让学生先观察圆锥,再想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最后经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使他们的手、脑、口并用,帮助他们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活动,教师要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们能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第十一课时
课 题
§3.8 圆锥的侧面积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