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5导学案(全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科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9/7 12:47: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jingre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5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导学案1.doc
│§1.1正弦定理导学案2.doc
│§1.2 余弦定理(1)导学案.doc
│§1.2 余弦定理(2)导学案.doc
│§1.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1).doc
│§1.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2).doc
│第一章小结与复习(教师版).doc
│第一章小结与复习1.doc
│第一章小结与复习2.doc
│第一章小结与复习2(教师版).doc
├─第二章 数列
│§2.1数列(1).doc
│§2.1数列(2).doc
│§2.2.1等差数列的概念.doc
│§2.2.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doc
│§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doc
│§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doc
│§2.3.1等比数列的概念.doc
│§2.3.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doc
│§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doc
│§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doc
│数列复习1导学案.doc
│数列复习1导学案(教师版).doc
│数列复习2导学案.doc
│数列复习2导学案(教师版).doc
└─第三章 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doc
§3.2.1一元二次不等式(一).doc
§3.2.1一元二次不等式(一)教师版.doc
§3.2.2一元二次不等式(二).doc
§3.2.2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教师版.doc
§3.2.3一元二次不等式(三).doc
§3.2.3一元二次不等式(三)教师版.doc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doc
§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doc
§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doc
§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doc
§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doc
§3.4.1基本不等式 1.doc
§3.4.1基本不等式 2.doc
§3.4.2基本不等的应用第1课时.doc
§3.4.2基本不等的应用第1课时教师版.doc
§3.4.2基本不等的应用第2课时.doc
§3.4.2基本不等的应用第2课时教师版.doc
必修5不等式小结与复习 2(教师版).doc
必修5不等式小结与复习 2.doc
必修5不等式小结与复习1.doc
必修5不等式小结与复习1(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理解正弦定理的推理过程;2.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3.能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二、学法指导
  1.要注意定理的几种证法,自己能够发现通过探索、讨论研究,发现证明方法;2.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问题的工具
  三、课前预习
  1.在 所对的边,则
  2.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 =_______(     )
  3.一般的,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 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____.
  4.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四、课堂探究
  探索1  我们前面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在 中,设 ,则sinA=_______, sinB=________, sinC=_______
  即:
  探索2  对于任意三角形,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探索3  这个结论对于任意三角形可以证明是成立的.不妨设 为最大角,若 为直角,我们已经证得结论成立,如何证明 为锐角、钝角时结论也成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
  2.会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二、学法指导
  1.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
  2.体会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一般步骤:①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②确定所涉及的三角形,搞清已知和未知;③选用合适的定理进行求解;④给出答案。
  三、课前预习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_____,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_______.
  2.方位角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角
  方位角的其他表示:
  (1)正南方向
  (2)东南方向
  (3)北偏东
  (4)南偏西
  3.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三、课堂探究
  例1 (教材 例1)如图1-3-1,为了测量河对岸两点 之间的距离,在河岸这边取点 ,测得 , , , , .设 在同一平面内,试求 之间的距离(精确到 ).
  一、学习目标
  能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相关的三角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二、综合应用
  例1.(2009浙江理)在 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且满足 , . 
  (I)求 的面积;   (II)若 ,求 的值.
  【随堂记录】:
  解  (1)因为 , ,又由   得  ,         (2)对于 ,又 , 或 ,由余弦定理得 ,   
  例2(2007山东)甲船以每小时 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 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 的方向 处,此时两船相距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 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 方
  向的 处,此时两船相距 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解  方法一  如图所示,连结A1B2,由已知A2B2= ,
  、学习目标                                             
  1.理解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
  2.探索并掌握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
  二、学法指导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可以根据数列概念,及实例,归纳猜想数列通项公式。利用递推公式计算数列的前几项数值,归纳猜想数列通项公式。
  1.与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相比较,数列中的项也有三个性质;
  (1)确定性:一个数在不在数列中,即一个数是不是数列中的项是确定的。
  (2)可重复性: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
  (3)有序性: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数列的“数”有关,而且与这些数的排列次序也有关。
  2.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3.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用解析式表示一样。
  一、学习目标
  (1)明确等比数列的定义,初步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 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学法指导
  1.等比数列必须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常数。若从第3或第4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常数,则不能断定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
  2.类比思想的应用
  三、课前预习
  1.如果一个数列从          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等于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         ,公比通常用字母         表示。
  2.思考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联系与区别
  课堂探究等比数列的概念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知识点总结
  (一) 数列的概念
  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从定义角度看:
  (2)从函数角度看: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an=f(n)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2.数列的表示
  (1)列表法;
  (2)图象法:注意图象是       ,而不是_______;
  (3)通项公式:
  (4)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n}的第一项(或前几项)及相邻两项(或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一、 学习目标
  了解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学法指导
  1.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关系是不等式这一章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性质的证明、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2.比较两个实数a与b的大小,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a-b的符号。
  3.作差法中常用的变形手段是分解因式和配方等恒等变形,前者将“差”化为“积”,后者将“差”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也可二者并用。
  三、课前预习
  1.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相等关系,同时也存在着   关系,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下列问题:
  (1)如何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2)不等式有哪些性质?
  2.实数a与b的大小顺序与实数的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
  设       ;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从中体会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含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3)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法指导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当 时,解形如 或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般可分为三步:
  (1)确定对应方程 的解;
  (2)画出对应函数 图象的简图;
  (3)由图象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三、课前预习
  1.一元二次不等式 与相应的函数 、相应的方程 之间有什么关系?
  2.解不等式: (1)  ;  (2) ;
  (3)  ;   (4) .
  3.归纳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
  四、课堂探究
  例1.用一根长为 的绳子能围成一个面积大于 的矩形吗?当长、宽分别为多少米时,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最大?
  学习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可行域的意义;
  (2)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二、学法指导
  1.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
  方法一:(1)首先,要根据线性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即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区域);
  (2)设 ,画出直线   (3)观察、分析,平移直线 ,从而找到最优解
  (4)最后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说明:(1)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
  (2)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也可在可行域的边界上取得,即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
  线性规划的意义、最优解的含义
  三、课前预习
  1.对于变量 、 在约束条件下,都是关于变量 、 的一次不等式,称为            ,z=f(x,y)是欲达到最大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 、 的解析式叫做           ,当f(x,y)是 、 的一次解析式时,z=f(x,y)叫做           
  。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用基本不等式 ,( , 都是正数)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2)能综合运用函数关系,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法指导
  1.求函数 的值域,当使用基本不等式时,若等号条件不成立,应考虑函数的单调性.
  2.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
  (1)先理解题意,改变量.改变量时注意变量的范围是否受实际问题的限制.
  (2)建立相应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3)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正确写出答案.
  学习目标
  理解基本不等式,并能熟练应用。
  二、基础知识总结
  基本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
  (1) .
  (2)  ,其中 和 分别叫做正数a,b的     平均数和    平均数.
  变式:(3)   (4)
  以上各不等式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最值问题
  设 都为正数,则有(1)若 (和为定值),则当 时,积 取得最大值       ;(2)若 (积为定值),则当 时,和 取得最小值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