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8
- 资源简介:
约5800字。
教学设计表
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高二 学校 登封市实验高级中学 授课教师 杨建筑
章节名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计划学时 一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中“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等差数列的求和是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我们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
课文以高斯故事引课,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以问题为纽带,通过三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由特殊(自然数的前100项和)到一般(自然数的前n项和),再到一类(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循序渐进。通过类比高斯配对求和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层层递进的探究,使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从中深刻领会推导过程所蕴涵的逻辑推理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尖锐性和批判性。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不论是它本身的获取过程,还是它的证明方法的获取过程,以及它的证明过程,都是发现数学结论和数学方法的思维过程,同时在这些过程中还蕴涵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特殊与一般”“归纳与类比”“抽象与概括”等。由此可见,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素材。课文最后通过精选例题,分层次练习,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形成了技能。
学习者分析 知识基础:高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函数、数列等有关基础知识,特别是对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有相当的认识。在小学对高斯的算法也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
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二学生已具备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从特殊到一般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对于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还是初步接触,需要着重启发引导。
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活跃,能够较好的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大多能够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应多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等差数列作为特殊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授课时,使用函数的背景和研究方法去认识、研究数列及其等差数列前n项和,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等差数列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模型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其中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到等差数列及其求和公式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