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全国通用,理科)配套课件+配套文档:审题、解题、回扣ppt(共2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课件 / 高考复习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2/3 23:04: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renhere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2016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全国通用,理科)配套课件+配套文档:审题·解题·回扣(24份)(24份打包)
第一篇.docx
第二篇 第1讲.docx
第二篇 第1讲.pptx
第二篇 第2讲.docx
第二篇 第2讲.pptx
第三篇.docx
第三篇.pptx
第四篇 1.pptx
第四篇 2.pptx
第四篇 3.pptx
第四篇 4.pptx
第四篇 5.pptx
第四篇 6.pptx
第四篇 7.pptx
第四篇 8.pptx
第四篇 第1讲.docx
第四篇 第2讲.docx
第四篇 第3讲.docx
第四篇 第4讲.docx
第四篇 第5讲.docx
第四篇 第6讲.docx
第四篇 第7讲.docx
第四篇 第8讲.docx
第一篇.pptx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深入细致的审题是成功解题的前提,审题不仅存在于解题的开端,还要贯穿于解题思路的全过程和解法后的反思回顾.正确的审题要多角度地观察,由表及里,由条件到结论,由数式到图形,洞察问题实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向.事实上,很多考生往往对审题掉以轻心,或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审题,致使解题失误而丢分.本讲结合实例,教你正确的审题方法,给你制订一条“审题路线图”,攻克高考解答题.
  一审条件挖隐含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的.条件是解题的主要素材,充分利用条件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必经之路.条件有明示的,有隐含的,审视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每一个条件的内涵和隐含的信息,发挥隐含条件的解题功能.
  例1 (2014•重庆)已知函数f(x)=3sin(ωx+φ)(ω>0,-π2≤φ<π2)的图象关于直线x=π3对称,且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
  (1)求ω和φ的值;
  (2)若f(α2)=34(π6<α<2π3),求cos(α+3π2)的值.
  审题路线图
  (1)条件:f(x)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距离为π
  ↓挖掘三角函数图象的特征
  f(x)的周期为π
  ↓T=2π|ω|,ω>0(已知)
  ω=2
  条件:f(x)图象关于直线x=π3对称
  ↓f(π3)取到最值
  2×π3+φ=kπ+π2(k∈Z)
  ↓-π2≤φ<π2(已知)
  φ=-π6
  ↓
  (2)条件:f(α2)=34
  ↓代入f(x)
  sin(α-π6)=14
  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问题1] 已知集合A={1,3,m},B={1,m},A∪B=A,则m等于(  )
  A.0或3  B.0或3
  C.1或3  D.1或3
  2.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f(x)}——函数的定义域;{y|y=f(x)}——函数的值域;{(x,y)|y=f(x)}——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问题2] 集合A={x|x+y=1},B={(x,y)|x-y=1},则A∩B=________.
  3.遇到A∩B=∅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或B=∅;同样在应用条件A∪B=B⇔A∩B=A⇔A⊆B时,不要忽略A=∅的情况.
  [问题3] 设集合A={x|x2-5x+6=0},集合B={x|mx-1=0},若A∩B=B,则实数m组成的集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2n,2n-1,2n-1,2n-2.
  [问题4] 满足{1,2}M⊆{1,2,3,4,5}的集合M有________个.
  5.注重数形结合在集合问题中的应用,列举法常借助Venn图解题,描述法常借助数轴来运算,求解时要特别注意端点值.
  [问题5] 已知全集I=R,集合A={x|y=1-x},集合B={x|0≤x≤2},则(∁IA)∪B等于(  )
  A.[1,+∞)  B.(1,+∞)
  C.[0,+∞)  D.(0,+∞)
  6.“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而“命题p的否定”即:非p,只是否定命题p的结论.
  6.解析几何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的范围为[0,π).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这条直线的斜率k,即k=tan α(α≠90°);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②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的斜率为k=y1-y2x1-x2(x1≠x2);③直线的方向向量a=(1,k);④应用:证明三点共线:kAB=kBC.
  [问题1] (1)直线的倾斜角θ越大,斜率k就越大,这种说法正确吗?
  (2)直线xcos θ+3y-2=0的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已知直线过点(x0,y0),其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y0=k(x-x0),它不包括垂直于x轴的直线.
  (2)斜截式:已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kx+b,它不包括垂直于x轴的直线.
  (3)两点式:已知直线经过P1(x1,y1)、P2(x2,y2)两点,则直线方程为y-y1y2-y1=x-x1x2-x1,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4)截距式:已知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为a,b,则直线方程为xa+yb=1,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任何直线均可写成Ax+By+C=0(A,B不同时为0)的形式.
  [问题2] 已知直线过点P(1,5),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此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1)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Ax0+By0+C|A2+B2;
  (2)两平行线l1:Ax+By+C1=0,l2:Ax+By+C2=0间的距离为d=|C1-C2|A2+B2.
  [问题3] 两平行直线3x+2y-5=0与6x+4y+5=0间的距离为________.
  4.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l1:y=k1x+b1,l2:y=k2x+b2(两直线斜率存在,且不重合),则有l1∥l2⇔k1=k2;l1⊥l2⇔k1•k2=-1.
  (2)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有l1∥l2⇔A1B2-A2B1=0且B1C2-B2C1≠0;l1⊥l2⇔A1A2+B1B2=0.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