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全集(6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8/7 20:06: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353894680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E:\优秀高中数学必修2教师教案
├─第1章 空间几何体
│1.备课资料(1.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doc
│1.示范教案(1.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doc
│2.备课资料(1.1.2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doc
│2.示范教案(1.1.2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doc
│3.备课资料(1.2.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doc
│3.示范教案(1.2.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doc
│4.备课资料(1.2.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doc
│4.示范教案(1.2.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doc
│5.备课资料(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doc
│5.示范教案(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doc
│6.备课资料(1.3.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doc
│6.示范教案(1.3.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doc
├─第2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备课资料(2.1.1  平面).doc
│1.示范教案(2.1.1  平面).doc
│10.备课资料(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doc
│10.示范教案(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doc
│11.备课资料(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doc
│11.示范教案(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doc
│2.备课资料(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doc
│2.示范教案(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doc
│3.备课资料(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
│3.示范教案(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
│4.备课资料(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
│4.示范教案(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doc
│5.备课资料(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doc
│5.示范教案(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doc
│6.备课资料(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doc
│6.示范教案(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doc
│7.备课资料(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doc
│7.示范教案(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doc
│8.备课资料(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doc
│8.示范教案(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doc
│9.备课资料(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doc
│9.示范教案(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doc
├─第3章 直线与方程
│1.备课资料(3.1.1  倾斜角与斜率).doc
│1.示范教案(3.1.1  倾斜角与斜率).doc
│2.备课资料(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doc
│2.示范教案(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doc
│3.备课资料(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doc
│3.示范教案(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doc
│4.备课资料(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doc
│4.示范教案(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doc
│5.备课资料(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doc
│5.示范教案(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doc
│6.备课资料(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doc
│6.示范教案(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doc
│7.备课资料(3.3.2  两点间的距离).doc
│7.示范教案(3.3.2  两点间的距离).doc
│8.备课资料(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doc
│8.示范教案(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doc
└─第4章 圆与方程
1.备课资料(4.1.1  圆的标准方程).doc
1.示范教案(4.1.1  圆的标准方程).doc
2.备课资料(4.1.2  圆的一般方程).doc
2.示范教案(4.1.2  圆的一般方程).doc
3.备课资料(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oc
3.示范教案(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oc
4.备课资料(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2课时).doc
4.示范教案(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2课时).doc
5.备课资料(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doc
5.示范教案(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doc
6.备课资料(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doc
6.示范教案(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doc
7.备课资料(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doc
7.示范教案(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doc
8.备课资料(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oc
8.示范教案(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oc
  备课资料
  备用习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              B.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
  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D.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
  分析:多面体至少应有四个顶点组成(否则至多3个顶点,而3个顶点只围成一个平面图形),而四个顶点当然必须围成四个面,所以A正确;棱柱侧面为平行四边形,其侧棱和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相等,所以B正确;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所以C正确;三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不是三角形,所以D错误.
  答案:D
  2.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所有的侧棱长的和为60 cm,则每条侧棱长为___________ cm.
  分析:n棱柱有2n个顶点,由于此棱柱有10个顶点,那么此棱柱为五棱柱,又因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五条侧棱长的和为60 cm,可知每条侧棱长为12 cm.
  答案:12
  3.在本节我们学过的常见几何体中,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几何体,如果截面是三角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___________.
  分析:棱锥、棱柱、棱台、圆锥等几何体的截面都可以是三角形,因此本题答案是开放的,作答时要考虑周全.
  答案:棱锥、棱柱、棱台、圆锥
  4.如图25所示,有12个小正方体,每个正方体6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9、9、8、4、5,用这12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那么图中看不见的那些小正方体的面有多少个?并求这些面上的数字和.
  图25
  分析:先求看得见的个数,再求看不见的面的个数,同样,先求这12个小正方体各个面上的数字的和,再减去看得见的数字的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本章教材分析
  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是简单的几何体,复杂的几何体大都是由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有关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的研究是研究比较复杂的几何体的基础.本章研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和直观图、表面积和体积等.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空间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本章中的有关概念,主要采用分析具体实例的共同特点,再抽象其本质属性空间图形而得到.教学中应充分使用直观模型,必要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模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模型,然后再抽象出有关空间几何体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
  本章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例如,对于棱柱,在义务教育阶段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棱柱的结构特征及其体积、表面积.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中,特别注意了与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相关内容的衔接.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空间想象能力面的训练.由于受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知识的限制,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少问为什么,多强调感性认识.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拔高教学.重视函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通过电脑绘制简单几何体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体现教材的选择性,在练习题安排上加大了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进行取舍.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约1课时
  1.1.2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约1课时
  1.2.1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约1课时
  1.2.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2.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约1课时
  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约1课时
  1.3.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约1课时
  本章复习 约1课时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先展示大量几何体的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从整体上认识空间几何体,再深入细节认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没有点、直线、平面的有关知识,所以本节的学习不能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这与以往的教材有较大的区别,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本节教学尽量使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向学生展示更多具有典型几何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增强学生的感受.
  三维目标
  1.掌握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学会观察、分析图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能够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学会建立几何模型研究空间图形,培养数学建模的思想.
  重点难点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将在前一章整体观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基础上,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初步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2.1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1节的核心是空间中直线和平面间的位置关系.从知识结构上看,在平面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由易到难顺序研究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本章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公理化的思想、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2和2.3节内容的编写是以“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为主线展开,依次讨论直线和平面平行、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平行”和“垂直”在定义和描述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本章它集中体现在:空间中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空间中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以及空间中垂直与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2.1.1 平面 约1课时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约1课时
  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约1课时
  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约1课时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约1课时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约1课时
  2.2.2
  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约1课时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约1课时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约1课时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约1课时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约1课时
  本章复习 约1课时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平面是最基本的几何概念,教科书以课桌面、黑板面、海平面等为例,对它只是加以描述而不定义.立体几何中的平面又不同于上面的例子,是上面例子的抽象和概括,它的特征是无限延展性.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平面,教材重点介绍了平面的基本性质,即教科书中的三个公理,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另外,本节还应充分展现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与翻译,特别注意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
  三维目标
  1.正确理解平面的几何概念,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与翻译,结合三个公理的应用会证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3.通过三种语言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数学语言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与翻译,利用三个公理证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如来佛对孙悟空说:“你一个跟头虽有十万八千里,但不会跑出我的手掌心”.结果孙悟空真没有跑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孙悟空可以看作是一个点,他的运动成为一条直线,大家说如来佛的手掌像什么?对,像一个平面,今天我们开始认识数学中的平面.
  思路2.(事例导入)
  观察长方体(图1),你能发现长方体的顶点、棱所在的直线,以及侧面、底面之间的关系吗?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