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2280字。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 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条件之后的一节综合应用课。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全等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说理表达能力,为今后学习几何证明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边边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等相关知识,并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证明两对应边相等,同时也掌握了利用尺规作三角形和图案设计方法。但学生对这些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意识还未形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转化为数学模型来思考。
(三)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现实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4、教学重点——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突破点:引导学生建立全等三角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二、 设计思路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的教学思路如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师生互动
2、 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分层推进
3、 教学手段:多媒体动画演示,形象易懂。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了炸掉这个碉堡,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一个战士想出这样一个办法:他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态,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间的距离.
初中的学生还是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如果我们用故事来开始这节课,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所以我们用生动、有趣、现实的例子作为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思考。最后,让学生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依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