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逆命题》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1620字。
课题 11.4互逆命题(2)
学习目标 1、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2、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3、经历一些“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教学难点: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
预习导航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逆命题是_________。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
4.在⊿ABC中,三条边的长分别为a、b、c,且a=n2-1,b=2n,c=n2+1,(n>1)求证:∠C=900。
5.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B在,且到河岸CD的中点O的距离为500米,
(1)牧童从A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的路程最短?(2)最短路程是多少?
合作探究 一、 概念探究:
(一)、情境创设:
如图1, AB∥CD,AB与DE相交于点G,∠B=∠D.
(二)、探索活动:
问题1:你由这些条件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证明这些结论?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探索问题的结论.
在下列括号内填写推理的依据.
∵AB∥CD (已知) 又∵∠B=∠D (已知)
∴∠EGA=∠D ( ) ∴∠EGA=∠B( )
∴DE∥BF( )
上面的推理过程用符号“=>”怎样表达:
分析: AB∥CD =>∠EGA=∠D∠B=∠D
问题2:还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证明DE∥BF吗?
问题3:在图(1)中,如果DE∥BF,∠B=∠D,那么你得到什么结论?证明你的结论.
问题4:在图(1)中,如果AB∥CD,DE∥BF,那么你得到什么结论?证明你的结论.
说明:1、问题3、4构造了课本中讨论的关于图(1)的一个
命题的逆命题,实质是在不断依据有关平行线的的互逆命题进行推理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探索图形的性质要关注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