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中数学必修4全部教案(角的概念的推广等81个)
- 资源简介:
├─第1章三角函数
│ │ 必修4第一章.doc
│ │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Ⅱ)教学设计.doc
│ │ 基本初等函数小结.doc
│ ├─1.1
│ │ 1.1.1角的概念的推广.doc
│ │ 1.1.1角的概念的推广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象限角.doc
│ │ 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doc
│ │ 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doc
│ ├─1.2
│ │ 1.2.1 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2).doc
│ │ 1.2.1 任意三角函数(1).doc
│ │ 1.2.1(第二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二).doc
│ │ 1.2.1(第一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一).doc
│ │ 1.2.2 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doc
│ │ 1.2.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doc
│ │ 1.2.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doc
│ │ 1.2.4 诱导公式(二).doc
│ │ 1.2.4 诱导公式(三).doc
│ │ 1.2.4 诱导公式(一).doc
│ │ 1.2.4 (第二课时)角 与 的三角函数关系.doc
│ │ 1.2.4 (第三课时) 与 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doc
│ │ 1.2.4(第一课时) 诱导公式.doc
│ └─1.3
│ 1.3.1(第一课时) 正弦函数的图象.doc
│ 1.3.1(第二课时) 正弦函数的性质.doc
│ 1.3.1(第三课时) 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 的图象.doc
│ 1.3.2(第二课时)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doc
│ 1.3.2(第一课时)余弦函数的图象及性质.doc
│ 1.3.2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c
│ 1.3.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doc
│ 1.3.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doc
│ 1.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c
├─第2章平面向量
│ │ 第二章 平面向量全章小结.doc
│ │ 平面向量教学设计.doc
│ │ 向量一章教学设计.doc
│ ├─2.1
│ │ 2.1.1.doc
│ │ 2.1.1向量的概念.doc
│ │ 2.1.2-2.1.3(二).doc
│ │ 2.1.2-2.1.3(一).doc
│ │ 2.1.4数乘向量.doc
│ │ 2.1.5.doc
│ │ 2.1.5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doc
│ ├─2.2
│ │ 2.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doc
│ │ 2.2.1-2.2.2.doc
│ │ 2.2.2-2.2.3.doc
│ │ 2.2.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doc
│ ├─2.3
│ │ 2.3.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定义.doc
│ │ 2.3.1-2.3.2.doc
│ │ 2.3.2 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doc
│ │ 2.3.2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率.doc
│ │ 2.3.3.doc
│ │ 2.3.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和度量公式.doc
│ └─2.4
│ 2.4.1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doc
│ 2.4.1.doc
│ 2.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doc
│ 2.4.2.doc
│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doc
└─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
│ 必修4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单元教学设计.doc
│ 必修4第三章教材分析.doc
│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小结.doc
│ 三角恒等变换复习小结.doc
├─3.1
│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doc
│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2).doc
│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二).doc
│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doc
│ 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doc
│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一).doc
│ 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doc
│ §3 三角恒等变换 单元教学设计.doc
│ §3.1.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一).doc
│ §3.1.1-2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二).doc
│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doc
│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doc
│ §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doc
├─3.2
│ 3.2.1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doc
│ 3.2.1倍角公式.doc
│ 3.2.2 半角的正弦 余弦和正切.doc
│ 3.2.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doc
│ §3.2.1倍角公式.doc
│ §3.2.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doc
└─3.3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doc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2.doc
§3.3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doc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doc、1.1.1角的概念的推广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2、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3、体会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媒体课件演示
四、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推广角的概念,引入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象限角的概念以及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理解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并由此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教学方法可以选用讨论法,通过实际问题,教师抽象并通过用几何画板多媒体课件演示角的形成更加形象直观,如螺丝扳手紧固螺丝、时针与分针、车轮的旋转等等,都能形成角的概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形成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明确“规定”的实际意义,突出角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向量产生的物理背景,理解位移的概念;
(2)理解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意义,能用向量表示点的位置;
(3)初步理解零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向量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由实例引入概念的方法;
(2)由实例体验用向量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向量在刻画数学问题和物理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并利用其进行正交分解;
(2)理解平面内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及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出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难点:平面向量在给定基向量上分解的唯一性.
三、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向量加法与减法,以及平面向量线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范围
3.1 和角公式
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2.1 倍角公式
3.2.2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和和差化积
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变换是数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代数变换是学生熟悉的,与代数变换一样,三角变换也是只变其形不变其质的,它可以揭示那些外形不同但实质相同的三角函数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本册第一章,学生接触了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