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3640字。
《等比数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通过从丰富实例中抽象出等比数列的模型,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类型数列也是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同时经历由发现几个具体数列的等比关系,归纳等比数列的定义的过程。
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类比,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与指数函数的图象类比,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图象特征及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
3、 通过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教学重点: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认识等比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的数列模型之一,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与其对应函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等差中项的定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特殊的数列,首先看实例1。
实例分析1:在《数学3》(必修)中,我们认识了二进制数。它是一串由“0”和“1”构成的数。计算机存储数据时就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储存的。计算机存储的最基本单位是“位(bit)”,每一位只能存储一个“0”或一个“1”,所以1个位可以存储0、1两种不同的信息.如果有2个位,就可以存储00、01、10、11四种不同的信息.我们记n个位共能储存的不同信息 种,写出{ }的前5项。
【老师】首先请一位同学读题,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含义呢?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本题的含义,并画出树状图形象的表示。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题意,从而得到{ }的前5项为2,4,8,16,32。 ①
实例分析2: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中国战国时,《庄子》一书中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你能解释这个论述的含义吗?
【学生】思考、讨论,用现代语言叙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