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及课时训练(集合的含义等136个)
- 资源简介:
├─必修1函数(修改版)
│└─必修1函数(修改版)
│└─第二章 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Ⅰ
│├─学生版
││第10课时——函数的奇偶性(1).doc
││第11课时——函数的奇偶性(2).doc
││第12课时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doc
││第13课时映射.doc
││第14课——分数指数幂(1).doc
││第15课——分数指数幂(2).doc
││第16课时——指数函数(1).doc
││第17课时——指数函数(2).doc
││第18课——指数函数(3).doc
││第19课时指数函数(4).doc
││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和图象(1).doc
││第20课时——对数(1).doc
││第21课——对数(2).doc
││第22课——对数(3).doc
││第23课——对数函数(1).doc
││第24课——对数函数(2).doc
││第25课——对数函数(3).doc
││第26课时对数函数(4).doc
││第27课时——幂函数(1).doc
││第28课时——幂函数(2).doc
││第29课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doc
││第2课时——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doc
││第30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doc
││第31课时——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doc
││第32课时——函数与方程小结与复习.doc
││第33课时——函数模型(1).doc
││第34课时——函数模型(2).doc
││第35课时——函数模型(3).doc
││第3课时——函数的概念和图象(3).doc
││第4课时——函数的表示方法(1).doc
││第5课时——函数的表示方法(2).doc
││第6课时——函数的单调性(1).doc
││第7课时——函数的单调性(2).doc
││第8课时——函数的最值.doc
││第9课时分段函数.doc
│├─教师版
││~WRL0239.tmp
││~WRL2594.tmp
││第10课时——函数的奇偶性(1)教师版.doc
││第11课时——函数的奇偶性(2)教师版.doc
││第12课时——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教师版.doc
││第13课时——映射——教师版.doc
││第14课——分数指数幂(1)教师版.doc
││第15课——分数指数幂(2)教师版.doc
││第16课时——指数函数(1)教师版.doc
││第17课时——指数函数(2)教师版.doc
││第18课——指数函数(3)教师版.doc
││第19课时——指数函数(4)教师版.doc
││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和图象(1)教师版.doc
││第20课时——对数(1)教师版.doc
││第21课——对数(2)教师版.doc
││第22课——对数(3)教师版.doc
││第23课——对数函数(1)教师版.doc
││第24课——对数函数(2)教师版.doc
││第25课——对数函数(3)教师版.doc
││第26课时——对数函数(4)教师版.doc
││第27课时——幂函数(1)教师版.doc
││第28课时——幂函数(2)教师版.doc
││第29课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教师版.doc
││第2课时——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教师版.doc
││第30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师版.doc
││第31课时——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师版.doc
││第32课时——函数与方程小结与复习——教师版.doc
││第33课时——函数模型(1)教师版.doc
││第34课时——函数模型(2)教师版.doc
││第35课时——函数模型(3)教师版.doc
││第3课时——函数的概念和图象(3)教师版.doc
││第4课时——函数的表示方法(1)教师版.doc
││第5课时——函数的表示方法(2)教师版.doc
││第6课时——函数的单调性(1)教师版.doc
││第7课时——函数的单调性(2)教师版.doc
││第8课时——函数的最值——教师版.doc
││第9课时——分段函数——教师版.doc
│└─配套练习
││必修1 第二章 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1 评价与检测.doc
││第10课时——函数的奇偶性(1)——配套练习.doc
││第11课时——函数的奇偶性(2)——配套练习.doc
││第12课——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配套练习.doc
││第13课——映射——配套练习.doc
││第14课——分数指数幂(1) 配套练习.doc
││第15课——分数指数幂(2)配套练习.doc
││第16课——指数函数(1)配套练习.doc
││第17课——指数函数(2) 配套练习.doc
││第18课——指数函数(3)配套练习.doc
││第19课——指数函数(4)配套练习.doc
││第1课——函数的概念与图象(1)——配套练习.doc
││第20课——对数(1)配套练习.doc
││第21课——对数(2)配套练习.doc
││第22课——对数(3)配套练习.doc
││第23课——对数函数(1)配套练习.doc
││第24课——对数函数(2)配套练习.doc
││第25课——对数函数(3)配套练习.doc
││第26课——对数函数(4)配套练习.doc
││第27课时——幂函数(1)配套练习.doc
││第28课时——幂函数(2)配套练习.doc
││第29课——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配套练习.doc
││第2课——函数的概念与图象(2)——配套练习.doc
││第30课——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配套练习.doc
││第31课——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配套练习.doc
││第32课——函数与方程小结与复习——配套练习.doc
││第33课时——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配套练习.doc
││第34课时——函数模型及其应用(2)配套练习.doc
││第35课时——函数模型及其应用(3)配套练习.doc
││第3课——函数的概念与图象(3)——配套练习.doc
││第4课——函数的表示方法(1)——配套练习.doc
││第5课——函数的表示方法(2)——配套练习.doc
││第6课时——函数的单调性(1)——配套练习.doc
││第7课时——函数的单调性(2)——配套练习.doc
││第8课时——函数的最值——配套练习.doc
││第9课——分段函数——配套练习.doc
│└─必修1第2章答案
│必修1第2章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参考答案1.doc
│必修1第2章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参考答案2.doc
│必修1第2章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参考答案3.doc
│必修1第2章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参考答案4.doc
│必修1第2章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参考答案5.doc
│必修1第2章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参考答案6.doc
└─必修1集合(修改版)
└─必修1集合(修改版)
└─第一章 集合
├─学生版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doc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doc
│第3课时子集、全集、补集.doc
│第4课时集合的运算--交集.doc
│第5课时集合的运算--并集.doc
│第6课时交集、并集.doc
│第7课时小结与复习课.doc
├─教师版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教师版.doc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教师版.doc
│第3课时子集、全集、补集教师版.doc
│第4课时集合的运算--交集教师版.doc
│第5课时集合的运算--并集教师版.doc
│第6课时交集、并集教师版.doc
│第7课时小结与复习课教师版.doc
└─配套练习
必修1第1章集合单元检测.doc
第1课——集合的含义——配套练习.doc
第2课——集合的表示——配套练习.doc
第3课——子集、全集、补集——配套练习.doc
第4课——交集——配套练习.doc
第5课——并集——配套练习.doc
第6课——交集、并集——配套练习.doc
集合配套作业(含单元检测)答案.doc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集合的表示方法;子集的概念;集合的交、并运算;
难点:
集合概念的理解;集合的补集运算;交与并的区别;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集合中的元素的特性;
3.理解属于关系和相等的意义;集合的分类;
4.集合的分类.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1.集合的含义: 构成一个集合(set).
注意:(1)集合是数学中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作描述.
(2)集合是一个“整体.
(3)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且“不同”的
2.集合中的元素: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简称元.
集合一般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如集合A,
元素一般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如a,b,c……等.
思考: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不是只能是数或点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集合的表示的常用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2.初步理解集合相等的概念,并会
初步运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1. 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________
____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注意:
①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隔开;
②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
③各元素的出现无顺序;
④集合里的元素不能重复;
⑤集合里的元素可以表示任何事物.
(2)描述法
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
)表示出来,写成_________的形式,
称之为描述法.
注意:
①写清楚该集合中元素满足性质;
②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
③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或”,“且”;
④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集合的括号
内;
⑤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准确.
思考:还有其它表示集合的方法吗?
【答】
文字描述法:是一种特殊的描述法,
如:{正整数},{三角形}
图示法(Venn图):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集合.
2. 集合相等
如果两个集合A,B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记为:_____________
【精典范例】
一、用集合的两种常用方法具体地表示 集合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中国国旗的颜色的集合;
(2)单词mathematics中的字母的集合;
(3)自然数中不大于10的质数的集合;
(4)同时满足 的整数解的
集合;
(5)由 所确定的实数
集合.
(6){(x,y)|3x+2y=16,x∈N,y∈N }
分析:先求出集合的元素,再用列举法
表示.
【解】
(1){红,黄};
(2){m,a,t,h,e,i,c,s };
1. 设M={0,1,2,4,5,7},N={1,4,6,8,9},P={4,7,9},则(M∩N)∪(M∩P)等于 ( )
A. {1,4} B. {1,7} C. {4,7} D. {1,4,7}
2.已知方程x2-px+15=0与x2-5x+q=0的解集分别为A与B,A∩B={3},则p+q的值是 ( )
A. 14 B.11 C.7 D. 2
3.集合A={y|y=-x2+4,x∈N,y∈N}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
A. 9 B.8 C. 7 D. 6
4.已知M={y|y=x2-1,x∈R},P={x|x=|a|-1,a∈R},则集合M与P的关系是 ( )
A. P∈M B.M=P P D.P M
5.设A={x|x=4k+1,k∈Z},则-1______, -7__________.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集合的表示方法;子集的概念;集合的交、并运算;
难点:
集合概念的理解;集合的补集运算;交与并的区别;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集合中的元素的特性;
3.理解属于关系和相等的意义;集合的分类;
4.集合的分类.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1.集合的含义: 构成一个集合(set).
注意:(1)集合是数学中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作描述.
(2)集合是一个“整体.
(3)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且“不同”的
2.集合中的元素: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简称元.
集合一般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如集合A,
元素一般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如a,b,c……等.
思考: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不是只能是数或点?
【答】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元素,则x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无
第二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几类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
运用函数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第一课时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1)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理解函数概念;
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4.培养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
自学评价
1. 函数的定义:设 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 ,对于集合 中的每一个元素 ,在集合 中都有惟一的元素 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 到 的一个函数,记为 .其中输入值 组成的集合 叫做函数 的定义域,所有输出值 的取值集合叫做函数 的值域。
【精典范例】
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
(2) ;
(3) , ,
;
(4) , ,
.
【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函数的定义,在定义的基础上输入一些数字进行验证,当不是函数时,只要列举出一个集合 中的 即可.
【解】(1)是;(2)不是;(3)不是;(4)是。
点评:判断一个对应是否是函数,要注意三个关键词:“非空”、“每一个”、“惟一”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
2.能正确画出一些常见函数的图象;
3.会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值域、判断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4.从“形”的角度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自学评价
1.函数的图象:将函数 自变量的一个值 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 ,当自变量取遍函数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 的图象.
2.函数 的图象与其定义域、值域的对应关系:函数 的图象在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对应着函数的定义域,在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对应着函数的值域.
【精典范例】
例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基础检测
1.下列对应法则 中,
(1) , , (2) , ,
(3) , , (4) , ,
构成从集合 到集合 的映射的个数为( )
2. 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函数 的定义域为 ( )
3.设 是实数集 上的奇函数, ,
,
则集合 等于 ( )
4.若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则 的取值范围是 ( )
5.函数 的值域是 .
6.函数 ,则 .
7.比较大小:(1)
(2) (3) (4)
8.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 ,则 的值为 .
9.已知函数 定义域是 满足:对于 ,有 ,
第1课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1)
分层训练
1.有下列对应
① ;
② ,其中, , ;
③ ,其中 , ;
④ ,其中, 为不大于 的最大整数, 。
其中是函数的对应的序号为 。
2.判断下列对应 是否为从集合 到集合 的函数:
① , , ;
② , ;
③ , ;
④ ,当 为奇数时, ;当 为偶数时, 。
其中是从集合 到集合 的函数对应的序号为 。
3.若 ,则 ; ; ;
。
4.函数 的定义域为 。
5.函数 的定义域为 。
6.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
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几类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
运用函数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第一课时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1)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理解函数概念;
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4.培养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
自学评价
1. 函数的定义:设 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 ,对于集合 中的每一个元素 ,在集合 中都有惟一的元素 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 到 的一个函数,记为 .其中输入值 组成的集合 叫做函数 的定义域,所有输出值 的取值集合叫做函数 的值域。
【精典范例】
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
(2) ;
(3) , ,
;
(4) , ,
.
【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函数的定义,在定义的基础上输入一些数字进行验证,当不是函数时,只要列举出一个集合 中的 即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