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6
- 资源简介:
约2610字。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和延续,它为后面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几何证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简单的证明方法。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动手探究角的平分线的画法;第二课时主要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应用。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它不仅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怎样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理解性质和判定的互逆关系,并能正确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过程,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
教学的流程图是:
(1)
创 引
设 入
情 新
景 知 (2)
动 探
手 究
操 新
作 知 (3)
初 巩
步 固
运 新
用 知 (4)
变 深
式 化
训 新
练 知
(5)
提 拓 升 展
练 新
习 知 (6)
归 布 纳 置
小 作
结 业
(1)创设情景 引入新知
在S区有一个贸易市场P,它建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要从P点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一条到铁路,怎样修才能使路最短?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在这里设计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画最短的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点到直线的距离,从而第一次建立数学模型;然后以“这两条最短的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由此让学生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2)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
1、你能否通过折叠的方式将∠AOB平分呢?
2、你能否进行第二次折叠,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呢?
3、将折叠的图形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这一结论,你能用数学知识来证明吗?
让学生按这两个步骤进行折纸活动,展开所折的图形,观察到:第一次折叠所得折痕是角的平分线,另两条折痕则是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可以看出这两个距离是相等的,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第一条折痕上所取的点的位置不同,可以猜想出: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随后,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对猜想进行证明。
在折纸活动中,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折出以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而在证明的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分析猜想的已知、求证。以及得出性质之后,用符号语言加以表示。
随后安排这样一组判断题,将性质的条件进行删减:第一题只有角平分线,第二题只有点到直线的距离;使得图形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性质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从而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