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230字。
《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三章第五节
【教学目标】
1. 能区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会根据因式分解的意义来判定一个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会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2. 通过与算术中的因数分解相比较,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与多项式的乘法相比较,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因式分解在简化计算中的作用等,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增强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多项式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 类比 讨论 发现”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生活情境设置悬疑 【多媒体演示】
酸奶中的乳酸菌的营养;
【介绍小知识】
介绍活性乳酸杆菌在0℃~7℃的环境中存活是静止的,但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乳酸菌会快速死亡。
观看多媒体演示,并思考下面问题:
每升酸奶在0℃~7℃时含有活性乳 酸杆菌220个,在10℃时活性乳酸杆菌死 亡了217个,在12 ℃时又死亡了219个,那么此时活性乳酸杆菌还剩多少个?
你的列式是
(学生列完式看到如此庞大的乘方可能会不知如何处理。教师就可适时地告诉学生:学完此节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酸奶中活性乳酸杆菌数量的变化,创设问题,在学生感到新奇而又不知所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设置悬疑,无疑对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状态。而从实际生活引入,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