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数学精品课件ppt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考复习课件
  • 文件类型: docx, pptx
  • 资源大小: 31.9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4/2 20:41: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2019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 精品课件——浙江版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docx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pptx
│└─§1.2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ptx
│§1.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docx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表面积和体积
││§8.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表面积和体积.pptx
││§8.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表面积和体积.docx
│├─§8.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8.2 空间点 线 面的位置关系.docx
││§8.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pptx
│├─§8.3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8.3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pptx
││§8.3直线 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docx
│├─§8.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8.4 直线 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docx
││§8.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pptx
│└─§8.5 空间向量及其应用
│§8.5 空间向量及其应用.docx
│§8.5 空间向量及其应用.pptx
├─第二章 函 数
│├─§2.1 函数及其表示
││§2.1 函数及其表示.docx
││§2.1 函数及其表示.pptx
│├─§2.2 函数的基本性质
││§2.2 函数的基本性质.docx
││§2.2 函数的基本性质.pptx
│├─§2.3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2.3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docx
││§2.3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pptx
│├─§2.4 指数与指数函数
││§2.4 指数与指数函数.docx
││§2.4 指数与指数函数.pptx
│├─§2.5 对数与对数函数
││§2.5 对数与对数函数.docx
││§2.5 对数与对数函数.pptx
│├─§2.6 函数的图象
││§2.6 函数的图象.docx
││§2.6 函数的图象.pptx
│├─§2.7 函数与方程
││§2.7 函数与方程.docx
││§2.7 函数与方程.pptx
│└─§2.8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2.8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docx
│§2.8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pptx
├─第九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9.1 直线方程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9.1 直线方程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docx
││§9.1 直线方程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pptx
│├─§9.2 圆的方程
││§9.2 圆的方程.docx
││§9.2 圆的方程.pptx
│└─§9.3 点、线、圆的位置关系
│§9.3 点 线 圆的位置关系.docx
│§9.3 点、线、圆的位置关系.pptx
├─第六章 数 列
│├─§6.1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6.1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docx
││§6.1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pptx
│├─§6.2 等差数列
││§6.2 等差数列.docx
││§6.2 等差数列.pptx
│├─§6.3 等比数列
││§6.3 等比数列.docx
││§6.3 等比数列.pptx
│└─§6.4 数列求和、数列的综合应用
│§6.4 数列求和 数列的综合应用.docx
│§6.4 数列求和、数列的综合应用.pptx
├─第七章 不等式
│├─§7.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7.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docx
││§7.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pptx
│├─§7.2 不等式的解法
││§7.2 不等式的解法.docx
││§7.2 不等式的解法.pptx
│├─§7.3 简单的线性规划
││§7.3 简单的线性规划.docx
││§7.3 简单的线性规划.pptx
│├─§7.4 基本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应用
││§7.4 基本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应用.docx
││§7.4 基本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应用.pptx
│└─§7.5 绝对值不等式
│§7.5 绝对值不等式.docx
│§7.5 绝对值不等式.pptx
├─第三章 导 数
│├─§3.1 导 数
││§3.1 导 数.docx
││§3.1 导 数.pptx
│└─§3.2 导数的应用
│§3.2 导数的应用.docx
│§3.2 导数的应用.pptx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
│├─§12.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2.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docx
││§12.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pptx
│├─§12.2 古典概型
││§12.2 古典概型.docx
││§12.2 古典概型.pptx
│└─§12.3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2.3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docx
│§12.3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pptx
├─第十三章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十三章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十三章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docx
│第十三章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pptx
├─第十四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第十四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第十四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docx
│第十四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pptx
├─第十一章 计数原理
│├─§11.1 排列、组合
││§11.1 排列 组合.docx
││§11.1 排列、组合.pptx
│└─§11.2 二项式定理
│§11.2 二项式定理.docx
│§11.2 二项式定理.pptx
├─第十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0.1 椭圆及其性质
││§10.1 椭圆及其性质.docx
││§10.1 椭圆及其性质.pptx
│├─§10.2 双曲线及其性质
││§10.2 双曲线及其性质.docx
││§10.2 双曲线及其性质.pptx
│├─§10.3 抛物线及其性质
││§10.3 抛物线及其性质.docx
││§10.3 抛物线及其性质.pptx
│├─§10.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0.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docx
││§10.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pptx
│├─§10.5 曲线与方程
││§10.5 曲线与方程.docx
││§10.5 曲线与方程.pptx
│└─§10.6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10.6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docx
│§10.6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pptx
├─第四章 三角函数
│├─§4.1三角函数的概念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及诱导公式
││§4.1 三角函数的概念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及诱导公式.docx
││§4.1 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及诱导公式.pptx
│├─§4.2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4.2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cx
││§4.2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ptx
│├─§4.3 三角恒等变换
││§4.3 三角恒等变换.docx
││§4.3 三角恒等变换.pptx
│└─§4.4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综合应用
│§4.4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综合应用.docx
│§4.4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综合应用.pptx
└─第五章 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
├─§5.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5.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docx
│§5.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pptx
├─§5.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5.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docx
│§5.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pptx
└─§5.3 正弦、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
§5.3 正弦、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docx
§5.3 正弦、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pptx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表面积和体积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内容 要求 浙江省五年高考统计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1.三视图和直观图 1.了解和正方体、球有关的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理解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或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理解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联系,并能进行转化. 了解、
  理解 12,2分
  5(文),
  3分 3,3分
  3(文),
  3分 2,3分
  2(文),
  3分 11,6分
  9(文),
  6分 3,4分
  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会计算球、柱、锥、台的表面积(不要求记忆公式). 掌握 3,2分 11,3分
  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会计算球、柱、锥、台的体积(不要求记忆公式). 12,2分
  5(文),
  2分 3(文),
  2分 2,2分
  2(文),
  2分 11,3分
  14,4分
  9(文),3分
  分析解读  1.三视图与直观图的识别及二者的相互转化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
  2.考查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以性质为载体,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呈现.
  3.考查柱、锥、台、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主要是与三视图相结合,也可与柱、锥、球的接切问题相结合,不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也有可能考查.
  4.预计2019年高考试题中,对三视图与直观图的识别以及求由三视图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考查是必不可少的.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可能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它们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还是会与三视图相结合,或以组合体的形式出现,复习时应引起重视.
  五年高考
  考点一 三视图和直观图
  1.(2017浙江,3,4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
  A.π/2+1 B.π/2+3
  C.3π/2+1 D.3π/2+3
  答案 A
  2.(2017北京文,6,5分)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A.60 B.30 C.20 D.10
  答案 D
  3.(2017课标全国Ⅱ理,4,5分)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90π B.63π C.42π D.36π
  答案 B
  4.(2017课标全国Ⅰ理,7,5分)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
  A.10 B.12 C.14 D.16
  答案 B
  5.(2017北京理,7,5分)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  )
  A.3√2 B.2√3 C.2√2 D.2
  答案 B
  6.(2016课标全国Ⅱ,6,5分)下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20π B.24π C.28π D.32π
  答案 C
  第七章 不等式
  §7.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内容 要求 浙江省五年高考统计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性质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了解 7(文),5分
  10(文),5分 8,5分
  9,5分
  7(文),5分 20,约6分
  3(文),5分
  6(文),5分
  20(文),约4分 8,5分 8,4分
  分析解读  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是不等式中的基础内容,是高考的热点.
  2.考查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性质,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预计2019年高考试题中,对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性质的考查会有所涉及.
  五年高考
  考点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性质
  1.(2015浙江文,6,5分)有三个房间需要粉刷,粉刷方案要求:每个房间只用一种颜色,且三个房间颜色各不相同.已知三个房间的粉刷面积(单位:m2)分别为x,y,z,且x<y<z,三种颜色涂料的粉刷费用(单位:元/m2)分别为a,b,c,且a<b<c.在不同的方案中,最低的总费用(单位:元)是(  )
  A.ax+by+cz B.az+by+cx
  C.ay+bz+cx D.ay+bx+cz
  答案 B
  2.(2014浙江文,7,5分)已知函数f(x)=x3+ax2+bx+c,且0<f(-1)=f(-2)=f(-3)≤3,则(  )
  A.c≤3 B.3<c≤6
  C.6<c≤9 D.c>9
  答案 C
  3.(2013浙江文,10,5分)设a,b∈R,定义运算“∧”和“∨”如下:
  a∧b={■(a"," a≤b"," @b"," a>b"," )┤a∨b={■(b"," a≤b"," @a"," a>b"." )┤
  若正数a,b,c,d满足ab≥4,c+d≤4,则(  )
  A.a∧b≥2,c∧d≤2 B.a∧b≥2,c∨d≥2
  C.a∨b≥2,c∧d≤2         D.a∨b≥2,c∨d≥2
  答案 C
  4.(2017山东,7,5分)若a>b>0,且ab=1,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a+1/b<b/2^a <log2(a+b)
  B.b/2^a <log2(a+b)<a+1/b
  C.a+1/b<log2(a+b)<b/2^a
  D.log2(a+b)<a+1/b<b/2^a
  答案 B
  5.(2016课标全国Ⅰ,8,5分)若a>b>1,0<c<1,则(  )
  A.ac<bc B.abc<bac
  C.alogbc<blogac D.logac<logbc
  答案 C
  6.(2014四川,4,5分)若a>b>0,c<d<0,则一定有(  )
  A.a/c>b/d B.a/c<b/d C.a/d>b/c D.a/d<b/c
  答案 D
  教师用书专用(7)
  7.(2013陕西,10,5分)设[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则对任意实数x,y,有(  )
  A.[-x]=-[x]         B.[2x]=2[x]
  C.[x+y]≤[x]+[y] D.[x-y]≤[x]-[y]
  答案 D 
  三年模拟
  第十一章 计数原理
  §11.1 排列、组合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内容 要求 浙江省五年高考统计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排列、组合 1.理解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会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
  2.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 14,4分
  19,14分 9,5分
  14,4分 04(2),5分 04(自选),
  5分 16,4分
  分析解读  1.排列与组合是高考常考内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还与概率相结合进行考查.
  2.常结合实际背景,以应用题形式出现,且背景灵活多变,常见的有排队问题,涂色问题等,也有跨章节、跨学科及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的问题.
  3.考查排列与组合的综合应用能力,涉及分类讨论思想.
  4.预计2019年高考试题中,排列、组合与概率一起考查必不可少.
  五年高考
  考点 排列、组合
  1.(2017课标全国Ⅱ理,6,5分)安排3名志愿者完成4项工作,每人至少完成1项,每项工作由1人完成,则不同的安排方式共有(  )
  A.12种 B.18种 C.24种 D.36种
  答案 D
  2.(2016课标全国Ⅱ,5,5分)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处出发,先到F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
  A.24 B.18 C.12 D.9
  答案 B
  3.(2016四川,4,5分)用数字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
  A.24 B.48 C.60 D.72
  答案 D
  4.(2015四川,6,5分)用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比40 000大的偶数共有(  )
  A.144个 B.120个 C.96个 D.72个
  答案 B
  5.(2014广东,8,5分)设集合A={(x1,x2,x3,x4,x5)|xi∈{-1,0,1},i=1,2,3,4,5},那么集合A中满足条件“1≤|x1|+|x2|+|x3|+|x4|+|x5|≤3”的元素个数为(  )
  A.60 B.90 C.120 D.130
  答案 D
  6.(2014重庆,9,5分)某次联欢会要安排3个歌舞类节目、2个小品类节目和1个相声类节目的演出顺序,则同类节目不相邻的排法种数是(  )
  A.72 B.120 C.144 D.168
  答案 B
  7.(2014安徽,8,5分)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
  A.24对 B.30对
  C.48对 D.60对
  答案 C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内容 要求 浙江省五年高考统计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1.集合及其关系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理解
  2.集合的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的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理解 2,5分
  1(文),
  5分 1,5分
  1(文),
  5分 1,5分
  1(文),
  5分 1,5分
  1(文),
  5分 1,4分
  分析解读  1.本节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复习时要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能判断集合是否相等.熟练掌握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和性质,会用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研究集合的运算问题.如2016浙江第1题;2017浙江第1题.
  2.预计2019年高考试题中,考查集合的运算的可能性很大.
  五年高考
  考点一 集合及其关系
  1.(2016四川,1,5分)设集合A={x|-2≤x≤2},Z为整数集,则集合A∩Z中元素的个数是(  )
  A.3 B.4 C.5 D.6
  答案 C
  2.(2015重庆,1,5分)已知集合A={1,2,3},B={2,3},则(  )
  A.A=B B.A∩B=⌀
  C.A⫋B D.B⫋A
  答案 D
  3.(2015湖北,9,5分)已知集合A={(x,y)|x2+y2≤1,x,y∈Z},B={(x,y)||x|≤2,|y|≤2,x,y∈Z},定义集合A⊕B={(x1+x2,y1+y2)|(x1,y1)∈A,(x2,y2)∈B},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77 B.49
  C.45 D.30
  答案 C
  4.(2013课标全国Ⅰ,1,5分)已知集合A={x|x2-2x>0},B={x|-√5<x<√5},则(  )
  A.A∩B=⌀ B.A∪B=R
  C.B⊆A D.A⊆B
  答案 B
  5.(2013山东,2,5分)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
  A.1 B.3 C.5 D.9
  答案 C
  6.(2017江苏,1,5分)已知集合A={1,2},B={a,a2+3}.若A∩B={1},则实数a的值为    .
  答案 1
  7.(2013江苏,4,5分)集合{-1,0,1}共有    个子集.
  答案 8
  考点二 集合的运算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